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 pediatric 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 )
别名: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小儿果糖代谢缺陷;小儿果糖耐受不良;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症;小儿遗传性果糖代谢紊乱
解释 收起

概述:遗传性果糖不耐受(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系因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ruetaldolase,fructose-1,6-diphosphate aldolase)缺陷所致的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     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果糖代谢途径的障碍有3种:     1.果糖激酶缺乏症(或称特发性果糖尿症,essential fructosuria)  是由于肝脏缺乏果糖激酶所造成,使果糖不能进行磷酸化而不能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因此患者血液中的果糖浓度在摄食果糖后明显升高,并自尿液中排出,本病无明显临床症状,正确诊断的意义在于防止误诊 糖尿病而妄加治疗。     2.遗传性果糖不耐症(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  系因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ruetaldolase,fructose-1,6-diphosphate aldolase)缺陷所致,是本文叙述重点。     3.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fructose-1,6-diphosphatase deficiency) 这是葡萄糖代谢途径中的催化酶,但习惯上归纳在果糖代谢缺陷中。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