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心脏损害 ( radioactive injury of heart )
别名: 放射性心脏损害;放射性心脏损伤
解释 收起

概述:放射性心脏损害是指受到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产生的 心肌病变。它可以由一次性受到X射线、中子流、γ射线等物质的大剂量辐射造成,如:战争中原子弹的投放,核反应堆的泄漏,放射性物质的误服误用,有关仪器或核素实验的操作不当及失误等;也可以由 肿瘤放射治疗中接受了大剂量射线的胸部照射引发,如:乳 腺癌, 食管癌, 肺癌, 纵隔肿瘤, 霍奇金病等的放射照射;近年来,还有长时间在X线照射下进行射频或介入治疗引起心脏损害的报道。这两者比较尤以后者在临床多见。     1897年Seguy报道了第1例受放射治疗后产生严重心脏症状的患者,1924年Schweizer报道了胸部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心肌、心包损害,损害程度与所接受的放射性辐射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0世纪中叶后,随着放射治疗的普遍开展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放射性心肌损害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