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以往认为与野生动物有关,特别是鼠类曾被认为是主要带菌者和病原体在外环境的散播者,但迄今尚无足够证据。羊、马、猪、猴、家鼠、家兔及狗猫等都可
感染本病,但它们和人一样均为偶然宿主,虽能排菌,但很少造成暴发流行。近年来大量调查说明,本病
感染源主要是流行区的水或土壤,杆菌在其中是一种常居菌,在外环境中生长,不需要任何动物作为它的贮存宿主。
2.传播途径 与马
鼻疽相反,实验室人员很少
感染,人与人间的直接传播亦很少见。其传播途径有:
(1)直接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或土壤,经破损
皮肤而
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
(2)吸入含有病原菌的尘土或气溶胶,经呼吸道
感染。
(4)被吸血昆虫(蚤、蚊)叮咬而造成
感染,本杆菌能在印度客蚤和埃及伊蚊的消化道内繁殖,并保持传染性达50天之久。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
类鼻疽杆菌普遍易感,但发病率并不高。据血清学调查,流行地区的人群约6%v20%存在隐性
感染。男多于女,认为与职业接触有关。
4.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地区。在越南、柬埔寨、耉挝、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曾有过大量病例报告。在印度、婆罗洲、菲律宾、关岛、印尼、斯里兰卡、新几内亚以及昆士兰等地也有病例报道。在西半球(巴拿马、厄瓜多尔)仅见少数病例。在美洲及欧洲居住的人中,仅见于曾经到流行区去旅游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