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胸膜炎多为渗出性。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主要发生在原发感染6个月内。可由肺原发病灶经淋巴管或直接侵入胸膜;亦可由血行播散累及胸膜而致胸膜炎。胸膜炎多发生在一侧,亦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也可为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和(或)胸膜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高度变态反应而发生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症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1.起病可急可缓。发热为38~40℃ ,1~2周后转为低热,同时可伴有胸痛,咳嗽,气促及结核中毒症状。胸水量多且增长迅速时,可有呼吸困难。 2.体征 病侧胸廓运动受限,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大量积液时气管和心脏向对侧移位。当渗出液将出现或消退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1.X线检查 中等量积液时,于胸腔下部呈均匀致密有弧形上缘的阴影,大量积液时,呈均匀致密阴影,心脏纵隔向健侧移位。患叶间胸膜炎时,后前位胸片呈中下肺野大片一致性阴影,侧位胸片呈梭形致密阴影。肺底积液时,可见横膈上盘状阴影,需进一步做变换体位的胸部透视以明确诊断。 2.实验室检查 胸水为草黄色渗出液,偶为血性渗出液,比重大于1.016,白细胞数可为(100~1000)×106/L(100~1000/mm3),以淋巴细胞为主,Rivalta试验(+),蛋白质大于25g/L(2.5g/dl),可找到结核杆菌,但阳性率不高。 3.超声波检查 有助于判明包裹性积液的存在,并协助行穿刺定位。
1.临床表现 具有上述症状、体征。 2.X线检查 具有上述表现。 3.结核菌感染的依据患儿可无卡介苗接种史,有结核病接触史,PPD试验阳性,痰液或胸水涂片或培养发现结核杆菌。 4.应与下列病相鉴别 ①重症支气管肺炎或病毒性肺炎合并的胸膜炎; ②支原体肺炎合并的胸膜炎; ③风湿热极期发生的浆膜炎; ④结缔组织病病累及浆膜出现的胸腔积液; ⑤胸腔积液等。
治疗 1.抗结核药物 同原发性肺结核。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胸水吸收,减少胸膜黏连,减轻中毒症状。应用泼尼松每日1~2mg/kg,2周后减量,4~6周结束用药。如在减量过程中或停激素后胸水增多或复现,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可将激素回加至反跳前的剂量,1~2周后再逐渐减量。 3.胸腔穿刺 病初应进行诊断性穿刺,送胸水做常规及细菌学等检查。在应用抗结核药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一般不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当胸水量较大,出现呼吸困难时,可做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若胸膜炎转为结核性脓胸,宜反复抽脓,并以1%结核性脓胸,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干性胸膜炎可根据病史,发热,干咳,剧烈针刺样发热,干咳,胸痛或先有结核中毒症状,大量胸腔积液时有胸腔积液的体征胸X线,胸腔积液像。 四、胸腔积液少时无阳性体征,较多时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胸腔积液检查 1.常规检查为渗出液,多为草黄色,少数病人也可以为血性,pH值<7.30,白细胞数增高,急性期多核白细胞常占多数.但很快转为以胸腔积液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较低.胸水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一般在30%左右。 (三)结核菌素如PPD皮肤试验阳性。 (四)胸膜活检可为结核性肉芽肿,有助于诊断。胸腔镜检查可直接窥视病变的部位,可明显提高胸膜活检的阳性率。 (五)应排除癌性胸膜和胸膜间皮瘤等,抗结核治疗有效可以诊断。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症状及异常体征消失,血沉正常,X线示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或残留轻度胸膜增厚。 二、好转标准症状及异常体征基本消失,血沉正常或接近正常示X线检查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残留少量积液。
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
支气管肺炎 | 呼吸困难 | 结核病 | 风湿热 | 肺结核 | 肺炎 | 胸痛 | 发热 | 咳嗽
|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