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常规治疗 对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来说,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首先应加强有关酮症酸中毒的教育工作,增强
糖尿病患者、家属及一般人群对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以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本病。其次应严格控制好
糖尿病,及时防治
感染等诱因,以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与发展。
在治疗方面,对于轻度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应鼓励进食进水,用足
胰岛素,以利血糖下降和
酮体消除;中度和重度酮症酸中毒应用小剂量
胰岛素疗法,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过程的始终,都应注意去除诱因,这不仅有利于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而且可防治酮症酸中毒的复发。
(1)小剂量
胰岛素疗法:此疗法是指按每千克体重(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小时0.1U/kg体重的剂量,经静脉、
肌肉或皮下给予
胰岛素,成人通常用4v6U/h,一般不正超过10U/h。使血糖以75v100mg/h的速度下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酮体,小剂量
胰岛素疗法即可对
酮体生成产生最大抑制,而又不至引起
低血糖及低血钾,
低血糖不利于
酮体消除。小剂量
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①
胰岛素可皮下给药,但较重者末梢循环差,皮下用药效果不佳,常需静脉给药;
②可用冲击量20u左右,尤其是采用
胰岛素皮下给药时;
③血糖低于250mg/dl时,可按
胰岛素∮
葡萄糖=1∮4v1∮6给药,即500ml 5%
葡萄糖液中加入
胰岛素4v6u;
④静脉给药者停止输液后应及时皮下注射
胰岛素,否则由于静脉
胰岛素代谢清除率高,作用难以持久,如果造成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尚未完全消除,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复发。
(2)补液:对重症酮症酸中毒患者十分重要,不只利于失水的纠正,而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
酮体的消除。成年酮症酸中毒患者一般失水3v6L,原则上前4h应补足水量的1/3v1/2,以纠正细胞外脱水及高渗问题;以后则主要纠正细胞内脱水并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和代谢。
(3)纠正电解质紊乱:钠和氯的补充可通过输入生理盐水而实现,因对本症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主要是补钾,患者总体钾丢失往往较严重,而且
胰岛素的使用和血pH值升高可促使钾进入细胞内,血容量补充能利尿排钾,都可加重钾的缺乏。常用10%
氯化钾,每瓶液1.5g。值得注意的是高血钾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心跳骤停等,必须加以预防。补钾时应加注意:
①血钾低或正常而且有尿者可立即补钾;
②血钾高或无尿者第2、3瓶液体内应加钾;
③24h补
氯化钾3v6g;
④可辅以口服10%
氯化钾,以减少静脉补钾量,有人主张补磷。
(4)纠正酸中毒: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只有重度酸中毒方需补碱。由于碱性物质难以通过血脑屏障,补碱过于积极可因体循环pH值下降,机体排酸机制的受抑而加重颅内酸中毒和组织缺氧。补碱过于积极还可促进钾进入细胞而加重低血钾。纠正酸中毒时不宜使用
乳酸钠,以免加重可能存在的
乳酸性酸中毒,常5%
碳酸氢钠100v200ml(2v4ml/kg体重)。输入碱液时应注意避免与
胰岛素使用同一条通路,以防
胰岛素效价的下降。
(5)其他:
②列表记录血及尿化验结果,出入液量,
葡萄糖、钾及
胰岛素使用量,每天至少小结2次,以指导治疗。
辅助治疗:吸氧、纠正心衰、降低颅内压等。
2.择优方案 对于酮症酸中毒
昏迷持续小剂量
胰岛素输注,纠正酮症及酸中毒尤为重要,而补液相对高渗
昏迷来说要少些,且也较为重要,补钾、补碱、预防
感染及去除诱因亦不可少。
(1)采用
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可予以每小时5v6U,直至酸中毒纠正及
酮体消失,改为
胰岛素分次注入或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治疗。
(2)对于
昏迷患者予以胃管补液,经胃管每4h注入温开水300v400ml,直至能主动饮水。如酮症酸中毒尚未纠正,应鼓励患者主动饮水。24h饮水1500v2000ml,直至酮症酸中毒纠正。
(3)积极配合补钾、纠正酸中毒、预防或控制
感染及去除诱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