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 ( cryptococcosis )
别名: 肺隐球菌病
解释 收起

概述:新型隐球菌(pulmonary cryptococcosis)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有荚膜包绕的酵母菌,常存在于鸟粪、鼠粪、土壤、空气、水果、蔬菜中。一般不寄生于人体。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隐球菌所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感染,常累及脑、肺、骨或皮肤,可感染免疫正常和免疫抑制宿主。以脑膜炎最多见(约80%),肺、皮肤、骨骼和其他脏器表现较少见。
    隐球菌属包括17种和8个变种,在真菌分类学上归入半知菌亚门、芽孢菌纲、隐球酵母目、隐球酵母科。几乎所有的隐球菌病病例均由新生隐球菌(或称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所致,很少由其他隐球菌引起,如浅白隐球菌、浅黄隐球菌、罗伦隐球菌等。
    新型隐球菌有3个变种(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C.neoforrnan var neoforlnans、格特变种C.neoformans gaatt gatti和上海变种),5种血清型,即A、B、C、D和AD型存在,以A型最多见,尚未见C型。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卵圆形 戈圆形、有包囊的酵母菌,包囊厚度1~30μm,酵母本身的直径一般为4~6μm。在宿主和培养中,通过窄基底发芽而繁殖。25~37℃时在各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
    鸽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途径:
   
    ①主要途径是吸人空气中的孢子,引起肺部感染或播散到全身;
   
    ②创伤性皮肤接种;
   
    ③吃进带菌食物,经肠道播散至全身。人体对隐球菌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易于侵入人体致病,但也有
少数隐球菌病病人无明显免疫缺陷。新生隐球菌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肺隐球菌病的病理特点:病变早期呈黄白色胶冻状外观。镜下观察:较新鲜的病变中可见大量繁殖的隐球菌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较陈旧的病变中隐球菌的数目减少,大部分被吞噬细胞吞人胞浆内。可有肉芽肿形成,主要由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构成。如及时治疗,病灶可形成纤维瘢痕而愈合。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20μm,大小不等,胞壁外常有3~5μm的空隙(系菌体胶样荚膜未着色之故)。多数聚集成堆,少数分散在组织内。
诊断思路
     影像学特点   可侵犯肺的任何部位,可为单侧或双侧、局限性或广泛性。少数有胸腔积液。X线表现为4种类型:
   
    ①多发性结节性病变,最常见,占1/3~1/2。结节大小不等,通常位于胸膜下,空洞和钙化不常见。
   
    ②孤立性块影,约占20%。病变常位于胸膜下,直径一般为2 7cm,中度致密,可逐渐增大并形成空洞。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意外发现,易误诊为肿瘤。
   
    ③肺炎型,表现为段或叶实变,偶尔出现支气管造影征,2/3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④播散型,表现为粟粒样或弥漫性网状结节状阴影,并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播散。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药品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