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 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 )
别名: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解释 收起

概述: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多年。 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 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 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 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 肿瘤以及 营养不良及 生长发育障碍。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