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全世界约有2亿人遭受
感染,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当血吸虫虫卵逸出门脉系统沉积于脑、脊髓等处,则引起中枢
神经系统
血吸虫病。本病的主要病变为虫卵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随虫种、病期及虫卵沉积部位不同而异。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在菲律宾
感染
日本血吸虫病的1200例病人中,
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为2%,寄生人体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5种,以前两者重要。我国流行的是
日本血吸虫病,累及中枢
神经系统时以脑型病变多见,在我国援外人员中偶有
感染曼氏血吸虫者,则以脊髓病变为主。
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一带。血吸虫病人中约2%~4%出现脑部并发症。传染途径:随粪便排出的血吸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后,离开钉螺,在水面游动。人体接触到这种疫水时,尾蚴经皮肤钻人人体内,主要在门静脉系统寄生。本病多见于长期生活在疫区,有疫水接触史的病人。本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急性型:潜伏期多在感染后6周左右,临床表现为弥散性脑炎:有高热、谵妄、嗜睡、昏迷、瘫痪和锥体束征等。但随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逐渐好转。
(2)慢性型:多在感染后3~6个月发生,其临床表现根据其最突出的症候、病变情况等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癫痫型:以局限性癫痫最常见。
②脑瘤型:虫卵沉积造成占位性嗜酸性肉芽肿,以颅内压增高伴定位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③脑卒中型:可能为脑供血动脉的急性虫卵栓塞,或以小动脉为主的血管变化为主。临床表现为突发偏瘫和失语等。
2.查体要点 部分患者精神异常、智力减退,可出现性格改变、表情淡漠、记忆障碍、失语、偏盲及偏瘫等,累及小脑可出现肢体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