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1.
膀胱结石
血尿、排尿不畅,下腹部不适与
膀胱肿瘤类似。膀胱区平片是诊断
膀胱结石的主要方法,90%病例可显示结石阴影。阴性结石可通过膀胱造影、B型超声、CT检查作出诊断。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结石的大小和形态。同时可显示结石是否合并
肿瘤,怀疑时可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2.输尿管
囊肿 输尿管
囊肿
感染时亦可有
血尿,但
血尿少见且不严重。膀胱造影呈负影,蛇头样形态,位于三角区,表面光滑。B型
超声检查为三角区输尿管口囊性肿物,随输尿管的排尿活动,具有节律性舒缩变化。膀胱镜检查,见输尿管口有水泡样隆起,有正常膀胱黏膜覆盖,血管清晰,有和排尿相一致的蠕动。
由于
囊肿阻碍输尿管排尿,同侧肾、输尿管积水。泌尿系造影、B型超声、CT检查均可检出这一异常,为输尿管
囊肿之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3.
膀胱结核 可有
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结核有肾或肺
结核病史,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有米汤样脓尿,
尿液检查有大量脓细胞。尿结核菌培养60%呈阳性。尿脱落细胞检查
肿瘤细胞阴性。尿涂片可查到抗酸杆菌,膀胱造影和B型
超声检查无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膀胱内炎性充血,血管模糊,可见结核结节、溃疡,无新生物。溃疡创面需注意与浸润性
膀胱癌鉴别,取活组织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膀胱结核多为泌尿系结核的一部分,常合并有
肾结核、附睾结核和前列腺结核。应作以上相应部位的检查,可为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4.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可有肉眼
血尿和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但
前列腺增生以进行性加重的排尿困难为特点,病史较长,多在几年以上。直肠指诊可触及肿大的前列腺,中间沟消失。膀胱造影在膀胱颈部显示有压迹,为向膀胱突出的负影,表面光滑,呈弧形。B型超声和CT检查均可显示前列腺增大。膀胱镜检查,除见前列腺增大外,可观察到膀胱内增生性改变,表现为小梁小室形成,但无明确新生物。
5.膀胱息肉 本病少见。多发生于慢性
炎症、
寄生虫病及异物刺激。继发
感染时有膀胱刺激症状,一般无排尿困难。膀胱造影显示膀胱内充盈缺损。膀胱息肉
血尿不如
膀胱癌严重,尿中找不到瘤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膀胱镜检查,息肉表面光滑,突入膀胱腔,没有明显的瘤蒂,表面覆盖有黏膜,血管纹理清楚。
膀胱恶性肿瘤表面呈菜花状或绒毛状,可有溃疡,易
出血。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6.
腺性膀胱炎 为少见的膀胱上皮良性增生性病变,表现为
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多与
感染、结石、梗阻的慢性刺激有关。无论B型超声或膀胱镜检查,乳头瘤样
腺性膀胱炎极易误诊为
肿瘤。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除此以外,以下几点有助于鉴别:一是
腺性膀胱炎的乳头状物表面光滑,蒂宽,无血管长入。二是不呈浸润性生长,而广基的
膀胱肿瘤B型超声图像可见浸润性改变。滤泡状、绒毛状
水肿在膀胱镜下呈透明光滑,不像移行性细胞癌呈水草样,而且血管明显,前者活组织检查时不易
出血,后者易
出血。弥漫性及慢性
炎症型可有膀胱壁增厚,这需要依靠活组织检查与浸润性
膀胱癌鉴别。
7.膀胱内血块
血尿,膀胱造影、B型超声、CT等检查均显示膀胱充盈缺损,应与
膀胱肿瘤鉴别。但膀胱内血块是由上尿路或膀胱的
出血所致,均有原发性疾病可查,首先应采用X线检查、B型超声或CT检查详细检查上尿路有无病变。同时膀胱血块具有易
变性,两次不同时间的检查,其大小、形态可有改变,甚至消失;体位改变时,有大幅度移动,与膀胱壁不相连。膀胱镜检查充水时,血块移动呈游离状态,颜色呈鲜红色或暗褐色。
8.膀胱
炎性假瘤 表现为肿块、无痛性肉眼
血尿与
肿瘤相似。但该病是局部组织在慢性
炎症的长期作用下,以局部增生形成的瘤样肿块,属良性间质性病变,尿脱落
细胞学检查仅可查见炎性细胞,无
肿瘤细胞;膀胱镜下呈暗灰色,丘陵状,起伏不平,边界不清,基底广,严格说来仅仅为局部隆起,而非典型的乳头状或结节状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明确诊断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