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AH的治疗包括止血治疗和抗体清除。
1.
出血的治疗 AH患者
出血的治疗方案因无前瞻性研究难以评估各方案的优劣。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预防
出血。微小的损伤、肌内注射、动脉内采血以及任何侵入性操作均应避免。
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抗炎药也应避免应用。治疗方案的确定取决于抗体滴度的高低和
出血的严重程度。如果仅轻微
出血且抗体滴度小于5BU,可应用1-去氨基-8-D-
精氨酸
加压素(DDAVP)或输注人F?制品;如抗体滴度大于5BU,或输注人F?制品无效,可用激活的
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或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或重组活化F?(rF?a)制品或猪F?制品(图1)。
(1)DDAVP:作用机制:提高F?:C,内源性F?的释放可中和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也可能通过与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血管
加压素V2受体结合,导致cAMP增高,诱导vWF从内皮细胞中释放,增加血浆vWF水平,抑制F?与vWF结合封闭F?自身抗体。剂量:0.3δg/kg,静脉注射。DDAVP仅在一些抗体滴度小于3BU的患者中有效。
(2)人F?制品:抗体滴度小于5BU的患者可用大剂量血浆纯化的或重组人F?制品。剂量:每个BU的抗体用重组人F?20U/kg再另加40U。血浆F?水平应在初始剂量后10v15min检测,如未达到止血浓度(0.3v0.5U/ml),可重复使用一次。另一种方法是首剂200v300U/kg,续以4v14U/(kg·h)持续静滴。因为输注的人F?很难完全封闭抗体,必须严密监测血浆F?:C以调整人F?制品剂量。
(3)猪F?制品(Hyate-C
R):作用机制:人F?与猪F?间的高度同源性使得猪F?可在人体内起到止血作用,而人F?自身抗体识别的关键表位与猪F?上不同,使得输注猪F?制品后能够获得高水平的循环F?。剂量:在自身抗体滴度小于50BU时,猪F?制品应用剂量为50v100U/kg;抗体滴度50v100BU时,猪F?制品剂量为100v200U/kg。平均剂量为90IU/kg,每12小时1次。治疗效果为好和极好的占78%,部分有效和无效的分别占11%和9%。一项应用Hyate-C
R治疗64例AH患者的研究报道表明,止血效果极好和好的分别有26例和24例,疗效一般或不好的仅有14例。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前者发生率为3%v7%且与剂量相关;后者轻微,是因为猪F?内含有猪vWF且仅在1天内数次大剂量输注猪F?时才出现。这两个不良反应均可以猪F?持续输注而减轻。另有研究报道,约有15%AH患者应用猪F?制品后出现F?自身抗体滴度增加。应严密监测血浆F?:C和临床治疗效果以调整剂量。
(4)rF?a制品(NovoSeven
R):为控制AH
出血的主要方法。作用机制:超生理剂量的rF?a在损伤部位激活的血小板表面即使无F?、F
Ⅰ存在,也能通过活化F
Ⅱ诱导
凝血酶大量生成;在无F?时克服F?对
凝血酶生成产生的抑制作用。剂量:90v120δg/kg,每2小时1次,可静脉内注射或连续输注,后者为一新的治疗方式并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轻微
出血仅需用药2v3次,而大
出血的治疗需持续数天。无论是作为一线药物还是二线药物,rF?a制品治疗AH患者的急性
出血是安全、有效的。一项研究显示38例AH患者中,88%的患者在治疗后的8h或92%的患者在治疗后24h显示效果好或良好,24h内治疗无效的患者继续用rF?a制品治疗也可能无效。另一项应用NovoSeven
R的研究显示,53例AH患者中93.9%的
出血得到控制。其最大优点是不会传播病毒,这对于AH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未接受过血制品,未来也可能不需用血制品。不良反应轻微:
发热、恶心。然而,使用rF?a制品必须谨慎,尤其是用于耉年AH患者和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曾有1例HA伴有同种抗体的患者应用rF?a制品后出现急性
心肌梗死的报道,虽然
血栓形成可能是因为凝血机制得到改善的结果而不是rF?a本身的作用。另一缺点是该制品费用昂贵。需监测输注后的PT和F?:C来调整rF?a制品剂量。
当rF?a制品作为一线药物无效时,可应用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或激活的
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
(5)APCC(FEIBA
R或Autoplex
R):主要成分为活化F
Ⅰ(F
Ⅰa)、活化F?(F?a),以及少量F
Ⅲa、F
Ⅱa和
凝血酶。输入体内后,F
Ⅱa和
凝血酶被抗
凝血酶迅速灭活;F
Ⅲa和F
Ⅰa产生额外的F?a,这可能是主要的活性成分。起始剂量为50v100U/kg,每8v12小时1次,每天最大剂量为200U/kg。在法国的一项应用FEIBA
R的临床试验中,60例有F?抗体的患者中6例为自身抗体,FEIBA
R止血效果为81%;另一项应用Autoplex
R的临床试验中,有13/17例患者获得极其满意的疗效。不良反应是它可导致
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血栓形成性疾病,已各有1例报道;有传播病毒的危险,但是,尚未见有报道。实验室检测方法与临床反应不相关,应根据临床反应判断疗效和调整剂量。
(6)抗纤溶药物:一个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应用抗纤溶药物,如
氨基己酸(4v5g,口服,每4v6小时1次)或
氨甲苯酸(25mg/kg,每8小时1次),作为辅助治疗应用于AH患者口、鼻、局部伤口
出血或月经过多的治疗。抗纤溶治疗可与上述除PCC和APCC外的药物联用,因为联用后者有
血栓形成的危险。
2.抗体的清除 可采用免疫调节疗法以中和自身抗体或抑制、清除合成抗体的细胞克隆。
(1)静脉注射
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制品:作用机制:主要是由于
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制品中存在抗个体基因型抗体,与自身抗体结合,抑制其活性;此外,
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制剂也抑制抗体合成。一项应用高剂量
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1g/(kg·d)×2天或0.4g/(kg·d)×5天]治疗AH的前瞻性研究提示,治疗的有效率仅为25%v37.5%,与其他免疫抑制物合用时有效率为50%。该疗法不良反应轻微,有
头痛、头晕或瘙痒。但是,应用含高浓度蔗糖的
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制品偶可导致
急性肾功能衰竭。
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制品不应作为AH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2)血浆透析和免疫吸附:当必须迅速清除抗体尤其患者有严重
出血时,可应用血浆透析和免疫吸附。已有数种血浆透析和体外免疫吸附法,如使用sepharose结合的葡萄球菌蛋白A、针对人重链和轻链的抗体、双过滤血浆透析与免疫抑制疗法联合应用以清除F?抗体。所有这些方法可替代
血浆置换、减少病毒
感染危险,尤其是对伴有高滴度抗体(>30BU)且对
泼尼松龙治疗无效或有危及生命的
出血患者,联合血浆透析和免疫抑制治疗是一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