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hronic lymphocytic leudemia )
别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解释 收起

概述: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 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 肿瘤性疾病, 淋巴细胞在骨髓、 淋巴结、血液、脾脏、肝脏及其他器官聚集。95%以上的CLL为B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即B-CLL),仅不到5%的病例为T细胞表型(即T-CLL)。该病最早由Velpeau(1827)尸解发现,1846年Fuller临床报道。1847年Virchow正式提出 白血病的概念,1903年Turk提出CLL细胞和 淋巴细胞具有相似特点,这段时间里认识到CLL是一种预后较好的 淋巴细胞 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疾病, 细胞以正常或高于正常的速率复制增殖,大量积聚在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低度恶性疾病。这类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但是一种免疫学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细胞。CLL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T细胞者较少。本病在欧美各国是最常见的白血病,而在我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较少见。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以体积小而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在血液、骨髓和淋巴组织中克隆性增殖为特点的恶性疾病。CLL均为B细胞型(2001年WHO分型)。CLL在西方国家为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占所有成人白血病的30%,年发病率为2.7/10万;我国及亚洲其他地区该病较少见,在我国仅占所有白血病的4.6%。CLL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80岁达高峰。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90%以上的CLL患者年龄>50岁,大多>60岁。约25%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淋巴结肿大或体检血常规示淋巴细胞增多而怀疑本病。
   1.一般症状    起病缓慢隐袭,早期可无症状。可有疲乏无力、体力下降、盗汗、食欲减退和虚弱等一般症状,多在发生贫血或淋巴结、肝脾肿大前发生。其他少见症状包括CLL细胞鼻黏膜浸润所致慢性鼻炎、感觉运动神经的多发性神经病变等。疾病晚期可出现体重减轻、反复感染、出血和严重的贫血症状。此外,CLL多为老年人,可合并有肺、心脏和脑血管疾病的表现。
    2.淋巴结肿大    80%以上有无压痛性淋巴结肿大,一般为中度肿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无粘连,随病程进展可增大并出现融合;典型CLL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但在合并感染时可有触痛。肿大淋巴结最常见于颈部、腋窝和锁骨上,其他如腹股沟及滑车上等处亦多见。高度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和影响器官功能,如口咽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可压迫气管引起刺激性咳嗽及反复肺感染、也可压迫上腔静脉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导致下背痛、下肢浮肿及压迫输尿管引起肾孟肾炎或肾衰竭。
    3.肝脾肿大    50%的患者有轻到中度的脾脏肿大,引起腹胀和饱满感,多出现于淋巴结肿大之后,但无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显著。部分患者于疾病晚期可有肝脏明显肿大,引起肝功能损害,多不伴黄疸,唯胆道受肿大淋巴结压迫或肿瘤细胞浸润者例外,后者可有梗阻性黄疸。
    4.结外累及    尸检时常发现有脏器浸润,但引起器官功能异常者少见。如50%以上患者尸检发现肾问质有白血病细胞浸润,但罕见肾衰竭。在某些器官和组织伴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时可产生症状,如在眼球后、咽部、表皮、前列腺、性腺及淋巴组织,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引起突眼、上呼吸道阻塞、头皮结节、尿道梗阻等相应症状。胸膜浸润可产生血性或乳糜性胸腔积液。肺间质浸润可致肺功能障碍,肺x线摄片显示结节或粟粒样改变。白血病细胞浸润可致消化道黏膜增厚,产生吸收不良、溃疡、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少见,可产生头痛、反应迟钝、脑神经麻痹、脑膜炎、昏迷等症状。
    5.其他    50%的患者出现皮肤损害,包括瘙痒、色素沉着、红斑、丘疹、结节等,远较其他类型白血病多见,为超敏反应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20%的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其中近半数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l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表现;2%的患者存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10%~15%患者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白血病,最常见转化为大细胞淋巴瘤,称为Richter综合征,表现为发热、腹痛、体重下降、进行性肝脾和淋巴结增大,进行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淋巴细胞迅速增多,淋巴结及骨髓可见大免疫母细胞浸润。CLL患者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可达6%。其他少见临床表现包括骨质疏松、骨骼疼痛、对蚊虫叮咬过敏等。
   
    (二)查体要点
    可有贫血貌,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肿大,巩膜黄染(合并AIHA时),口腔颊黏膜白斑(白色念珠菌感染),胸骨压痛,肺部哕音,肝脾肿大等。
    慢陛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demia,CLL)简称慢淋。是由于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凋亡受阻,存活时间延长而大量积聚在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恶性疾病。该病的小淋巴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的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学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细胞。目前认为慢淋起源于生发中心前的原态B淋巴细胞阶段,或起源于生发中心后的记忆B淋巴细胞阶段。本病在欧美各国较常见,在我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较少见。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课件 展开
17 相关症状 展开
18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