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状细胞贫血 ( sicklemia )
别名: 镰状细胞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
解释 收起

概述: 镰状细胞贫血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时代。其分子病理是?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突变,正常?基因第6个密码子为GAG,编译谷氨酸,突变后变为GTG,编译缬氨酸,这种单个氨基酸的替代即形成HbS。在临床上,血红蛋白S病有3种主要形式:
    ①纯合子状态,即 镰状细胞贫血;
    ②杂合子状态,即镰状细胞性状;
    ③血红蛋白S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双杂合子状态,包括血红蛋白S-?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红蛋白C病、 血红蛋白D病等。在脱氧状态下,HbS的溶解度为脱氧HbA的1/40。因此脱氧可使红细胞僵硬变形,成为镰刀状,故名。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