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
鳞癌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与身体其他部位
鳞癌相似,
肿瘤由侵入
真皮内的鳞状上皮细胞不规则增生团块所组成。团块内为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但仅从镜下观察异形性不一定明显,确诊
癌变与恶性程度仍以浸润情况为主。根据分化及组织浸润深度通常将阴囊
鳞癌分为?v?级,癌肿浸润以
皮肤为主,很少侵犯到阴囊内容物。
阴囊癌就诊时约有1/2v3/4的病人已有腹股沟
淋巴结肿大,但多数是
炎症所致。只有少于半数为癌转移。从发现原发癌到出现
淋巴结转移一般为6v12个月,晚期亦可有髂血管旁
淋巴结转移。
阴囊
皮肤的
表皮内原位癌称
鲍温病(Bowen?s disease),是低恶性
鳞癌,其发生与紫外线照射和接触化学致癌物质有关。有时应与外阴
增殖性红斑(erythroplasia of queyrat)相鉴别。其病理改变主要为
表皮棘层增厚、皮突延长,细胞排列呈非典型性增生,可见异常核分裂、瘤巨细胞及角化不良细胞等。
【病因】
病因:阴囊
鳞状细胞癌是人类认识环境致癌因素导致职业癌的第一个例证,是开始化学致癌实验的基础。1774年英国外科医师Pott注意到一些从童年起就从事打扫烟囱工助手的少年,其中一些人成年后在阴囊部常发生经久不愈的溃疡,病理证实为
癌变,从而提出了阴囊癌与职业的关系。1784年Bell进一步发现从事含有烟灰、粉尘作业的工人同样有发生此种癌的可能。1922年Southan报道141例阴囊癌,69例从事精纺工,22例长期接触沥青或石蜡,而此时由于扫烟囱工种已被淘汰,仅有1例为扫烟囱工人。此后陆续增多的报道证明阴囊癌与从事石油、焦油、沥青、精纺、机械等职业有关。由于缺乏劳动保护,其阴囊、会阴、阴茎等处
皮肤易被各种矿物油及粉尘污染沉积在皮脂分泌旺盛的
皮肤皱襞中,长期接触主要致癌物质3,4苯并芘而致
癌变。
由于从接触致癌物质到癌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因此阴囊癌的发生常常需较长的时日。以扫烟囱工为例,少年接触污染到中耉年才发病,一般均在十多年,最长者达68年。
癌变的发生也有认为与敏感性、遗传及基因突变有一定关系。近年来,随着在阴茎阴囊
鳞癌组织及癌前病变(Queyrat
红斑)中,屡有用PCR法检测出人
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及6/11型的报告(Burmer,1993),故曾考虑HPV有可能是阴囊癌的致病因素,但多数仍认为这种因素较小(Orihuela,1995)。阴囊癌仍以职业与环境因素关系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