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
预后:
1.预后状况 已有很多研究证实,双癌的预后较好。Eifel报道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5年存活率为69.3%,A组为100%,B组为45%。Zaino报道双癌总的5年存活率为66%,其中A组69%,B组38%。沈铿的资料显示,总生存率为72.4%,其中A组为80%,B组为55.5%,根据
卵巢癌生存曲线,?期
卵巢癌的3年存活率为68%v80%。?期
卵巢癌为50%v60%,?期
子宫内膜癌的生存率低于?期
卵巢癌。研究显示的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生存率与Eifel和Zaino的研究结果相似,均与?期
卵巢癌相同。原发性双癌的治疗效果较好,这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关。由于子宫内膜病变,绝大部分患者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76%的患者是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诉就医的,则有可能早期发现。在患者中55.6%的双癌局限于子宫内膜和
卵巢癌,尽管癌症已累及子宫和卵巢两个器官,但病变仍在早期,没有血管和淋巴管浸润,所以治疗效果较好。
2.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1)
肿瘤浸润程度:众所周知,
肿瘤分期是影响
卵巢癌和
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然而,
肿瘤分期用于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这两个癌是相对独立的,尽管大部分
肿瘤局限在子宫内膜和卵巢,但有时
卵巢肿瘤也可伴有盆腔内浸润,甚至腹腔和大网膜转移。这种情况在B组较为常见。若诊为?期或?期
卵巢癌,那就意味着
子宫内膜癌可能是继发病变,但实际上在病理表现和组织学类型上,
子宫内膜癌和
卵巢癌都是原发
肿瘤。因此,直接用
肿瘤浸润程度作指标来判断其对双癌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局限在子宫内膜和卵巢的双癌预后很好,生存率高达100%,但若伴有盆腔内浸润,则生存率降至66.6%,若伴有腹腔和大网膜转移,则生存率为0。
肿瘤的浸润程度是影响双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2)
肿瘤分级:
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影响双癌预后的因素之一。Zaino的研究表明,双癌均为高分化
肿瘤,其生存率为85.7%;而其中有一个
肿瘤为中分化时,生存率为64.3%;有一个
肿瘤为低分化时,生存率为33.3%。也有结果显示,高分化的双癌生存率为100%;中分化双癌的生存率为78.9%;而低分化双癌4例,无一例存活。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
(3)组织学类型:Eifel和Zaino的研究表明,患者典型的子宫内膜
腺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A组)预后较好,生存率可达70%v100%;但若
肿瘤是两个不同的组织学类型(B组),则预后较差,生存率为38%v45%。
(4)子宫肌层浸润:子宫肌层浸润也是影响
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这是众所周知的。Zaino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子宫肌层浸润也是影响双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他的结果为:双癌伴有子宫深肌层浸润者,其生存率为22.2%;而仅伴浅肌层浸润或无肌层浸润者,其生存率为91.6%,无肌层浸润或仅有浅表肌层浸润者24例,其中20例存活,占83.3%。而子宫深肌层浸润者5例,仅1例存活,占20%。因此,子宫深肌层浸润对双癌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意义(
P<0.05)。
(5)腹腔冲洗液
细胞学检查:腹腔冲洗液
细胞学检查对
卵巢癌和内膜癌预后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一般认为,腹腔细胞学阳性是
卵巢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但对
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
细胞学检查的意义还存在很多争议。Creasoman和Turner等人认为,
子宫内膜癌患者伴有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将会增加复发率,降低生存率。Lurain和Kennedy等人则认为,在早期
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并不增加复发率,也不影响生存。有关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腹腔冲洗液
细胞学检查的意义,从未见过文献报道。沈铿的结果则显示,腹腔冲洗液
细胞学检查阴性的双癌患者,生存率为93.3%;而腹腔冲洗液
细胞学检查阳性者,生存率降至40%,腹腔冲洗液
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双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故认为应针对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进行治疗。
(6)放疗与生存:放射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的预后,已有不少研究。目前,放射治疗已被视为治疗
子宫内膜癌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有研究分析了放射治疗对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预后的影响,结果为:在12例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存活率为91.7%;而17例术后未行放射治疗的患者,生存率仅为58.8%。结果提示,放射治疗对改善双癌的预后还是有帮助的。
总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妇科
肿瘤,其临床和病理特征既有别于有转移的
卵巢癌,也不同于有转移的
子宫内膜癌,而且具有相当好的预后,将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与?期
子宫内膜癌、?期
卵巢癌分开来是十分必要的。诊断可参照Young和Scully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具体对待。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均值得更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