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临床上需要与乳
腺癌进行鉴别的疾病主要有: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
肿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其中主要是
雌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乳腺增生与复旧不全。临床表现为多种病理改变:
①乳痛病;
②乳腺增生;
③硬化性乳
腺病;
④乳腺囊性增生等。发病年龄多为20v40岁,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1/3,国内约占50%,半数人均有症状。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与
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有时能触到具有囊性感的肿块,并有5%的病人有
乳头溢液。好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为双侧。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
疼痛,并可放射到肩、背部,月经前明显,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或解除。而乳
腺癌一般无
疼痛,即使
疼痛,也常为胀痛、刺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囊性增生伴
乳头溢液者多为双侧多孔的浆液性溢液,而乳
腺癌多为单孔溢液。
乳腺囊性增生症扪诊常为散在结节或增厚块,
囊肿病时扪及局限硬块,有时边界不清。而乳
腺癌多为边界不清、质地坚硬、活动性差的肿块,并且有时伴有
皮肤及乳头的改变。乳腺囊性增生的X片表现为散在斑片或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形似云团或棉花样,B超检查多无实质占位,可有结构不良表现,不均质的光斑回声增多。
囊肿病可见大小不一的椭圆或圆形致密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B超检查可见椭圆或圆形病变,边界清楚、完整,后壁有回声增强效应。而乳
腺癌的X片和B超具有与此不同的特殊征象。对高危人群而临床可疑者以及局限性
腺病,仍须作针吸活检或切除活检。
2.乳腺导管扩张 本病又称
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实大量的
浆细胞浸润,系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变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继发病理改变,乳腺导管潴留性扩张,才是真正的病理改变。多发生在37v50岁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
乳房
疼痛,
乳头溢液,乳头可内陷,极似乳
腺癌,极易误诊,术前误诊率高达90%以上。
以下各点可与乳
腺癌鉴别:
①病人年龄较轻,多在40岁左右。
②
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少数也可为血性。
③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到增粗的乳管。
④
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伴有
疼痛,与大导管关系密切。
⑤乳腺有炎性表现或有
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碍史,
乳房肿块可有缩小或增大的情形。
⑥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
⑦
乳头溢液有大量的炎细胞。
⑧乳腺肿块穿刺可见大量炎细胞或脓细胞。
⑨腋窝
淋巴结肿大,质较软并有压痛。
乳腺X线检查可见乳腺内有一阴影,与乳
腺癌不易区分。但乳管造影可见乳晕下大导管扩张、迂曲,严重者呈
囊肿样。乳头部表现导管狭窄,无充盈缺损。伴有急性
炎症时,造影可见导管渗透性增强,造影剂可渗至导管周围间质中,导管周围可形成晕状阴影。伴有慢性
炎症时,表现导管粗细不匀,其间有小
囊肿。后期呈硬化性改变时,管腔变细。
3.
乳腺结核 乳腺
结核病是因
结核杆菌血行播散的结果,原发病灶多见于肺和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由邻近
结核病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道逆行传播而来。此病在我国比较少见,但实际数目可能会很高,多数在门诊见到,往往表现为乳腺慢性
感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诊断困难。
病人常为20v40岁的女性,多为已婚,并曾生育。病程进展缓慢。开始时多为一个或数个
结核病灶,呈结节样,触之不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逐渐与
皮肤发生粘连。数月后肿块软化,形成寒性
脓肿。
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或窦道,排出豆渣样稀薄的脓液。肿块不软化,而发生纤维增生,引起部分
乳房硬化,常使
乳房严重变形或
乳头内陷。
乳腺结核均以
乳房肿块就诊,常诊断为乳
腺癌,误诊率为56.7%。根据临床观察,
乳腺结核有以下特点:
①病人多为中青年妇女。
②多数有
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
③病变都有
炎症史,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
④肿块局部可有发红、破溃等历史,部分
囊肿有囊性感。
⑤肿块针吸可见有干酪样组织,有稀薄的脓液。
⑥有
乳头溢液史,可为脓性。
⑦少数病人的
乳头溢液或针吸出的脓液,涂片可见有
结核杆菌。
⑧乳腺X线检查多数无异常,并有呈淡阴影者。
⑨有
乳腺结核与乳
腺癌有并存者,约占5%。
4.乳腺
脂肪坏死 乳腺
脂肪坏死是显性或非显性乳腺外伤后的一种病理改变。坏死初期伴有
出血、
炎症和
囊肿样改变。坏死晚期发生纤维化,肿块变硬,界限不清,
皮肤有粘连,常被误诊为乳
腺癌。误诊率可达87.5%,其中70.3%误诊为癌。主要鉴别分析如下:
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肿块一般较硬,形态不规则,酷似乳
腺癌。一般在临床上分2型:腺体外型,表浅,位于乳腺的皮下,形态不规则,有炎性改变,易诊断为
乳腺结核;腺体内型,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缺乏特征,易被误诊为乳
腺癌。
②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尤其是中耉年妇女,肿块位于皮下,且肿块不见增长或有缩小情形,并乳腺有外伤史。转移
淋巴结应做切除活检。
开始时乳腺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以及周围
淋巴结肿大,当形成坏死液化时,可有
脓肿。
乳房肿大,活动性强,变硬有压痛,形成
脓肿时,肿块软化有波动感。同时感全身不适,寒战、高热。X线表现结构界限较明显模糊的片状致密影,
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紊乱,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阴影,并出现索条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与乳
腺癌比较:
①乳腺
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无卫星结节。
②乳腺肿块很少占据全乳,半数以上有囊性感。
③乳腺肿块较少见。
④多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增高。
⑤消炎治疗有效。
⑥针吸多为脓液或有炎细胞,有助于诊断。
6.慢性乳腺炎及
脓肿 慢性乳腺炎及
脓肿均为
急性乳腺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所致,少数
脓肿源于
囊肿
感染。慢性乳腺炎常有
脓肿形成,触之为肿块,边缘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X线所见为局部致密的片状影,边界不清,
皮肤稍增厚。乳腺
脓肿可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致密阴影,中心部位无结构,周围可因
水肿密度较淡。
7.乳腺单纯
囊肿 在乳腺中部较为常见,多由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多,导致导管延长、迂曲、折叠,在折叠处导管由于缺血可发生坏死,形成
囊肿,以后管壁萎缩。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致密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由于
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出现透亮晕。单发
囊肿为原形,多发
囊肿为椭圆形,囊壁光滑整齐。
8.
积乳囊肿 较少见。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
囊肿。
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呈灰白色,内含乳汁或干酪样物质。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见。X线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体积小,一般为1v1.5cm,偶见有>3cm者,边缘光滑锐利,密度稍低于脂肪。
9.乳
腺纤维瘤 乳
腺纤维瘤多发生于20v25岁青年妇女,由腺体和纤维组织所构成,有青春型和巨
纤维腺瘤型两种,但无质的不同。该病的发生与
雌激素有密切关系,有单发和多发两种。单发的乳
腺纤维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多为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