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治疗原则 异常蛋白血症的处理,主要是治疗基础疾病,减少血浆球蛋白浓度,降低血液黏滞度,减轻
肾脏受损,同时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和治疗伴发的
肾脏病。良性单克隆球蛋白病目前无特异疗法。巨球蛋白血症早期,症状轻微或病情稳定,发展缓慢者可不予治疗,但要长期随访,若症状明显、贫血、
出血、肝脾
淋巴结肿大、血黏度过高,则予以免疫抑制剂或
青霉胺
化疗。表现为高黏血症者,可补液稀释、活血化瘀,血黏度过高者,可进行
血浆置换或血浆去除术。
肾脏病的治疗与原发性
肾小球疾病大致相同。
2.治疗方案
(1)基础疾病的治疗:如继发于癌肿、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
感染等,则给予相应的治疗,以降低血浆球蛋白浓度,缓解临床症状,减轻
肾脏损害和改善肾功能。
(2)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在治疗异常蛋白血症时,要防止脱水,保持充分的细胞外液;忌用X线造影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消炎药。
感染时选用无肾毒的抗生素。
化疗时细胞大量破坏,
血尿酸增高会加剧肾损害,可用
别嘌醇(Allopurinol)50mg/次,3次/d,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用时口服
碳酸氢钠1g/次,3次/d,碱化尿液。
(3)高黏滞血症的治疗:异常蛋白血症引起的高黏滞血症,血黏度2v4时多无症状,5v8时常出现症状,当血黏度8v10时几乎都有症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保持充分的细胞外液。低分子
右旋糖酐具有降低血黏度的作用,可单独静脉输入以稀释血浆蛋白浓度、减少血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作用,使血黏度减低。也可在5%
葡萄糖液或低分子
右旋糖酐中加入
复方丹参注射液,以活血化瘀。血粘度过高时,应进行
血浆置换(Plasmaphersis)或血浆去除术,此疗法可迅速清除血中过多的球蛋白,降低血液黏度,尤其适用于巨球蛋白血症出现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视力障碍时。血黏度与球蛋白浓度相平行,若
血清球蛋白浓度下降15%v20%,血黏度可降低50%以上。正常人血浆容量3L,置换2L血浆,血管内异常物质约减少50%。
血浆置换首次撤换全身血浆容量半数以上才可获得明显疗效,但疗效不持久,每月1v2次重复置换,每次撤换400v800ml血浆。因需设备复杂,且费用昂贵,故只作为应急治疗措施。如无条件可使用血浆去除术,即自患者静脉放血弃去血浆,将血细胞洗涤后再输入体内,籍以减少血浆和血浆蛋白量,达到减低血浆黏滞性和球蛋白浓度。也可在放血的同时补充等量正常血浆。通常每次放血300v500ml,放血次数视病情而定,让
血浆黏度降至—症状阈―之下为度,有作者报道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置换血浆内含有抗凝剂会引起低钙血症,必要时适当补钙。
①烷化剂:A.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CB1348)是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首选药物,可阻抑巨球蛋白合成,有效率达40%v60%。6v12mg/d,持续2v4周,嗣后改为维持量2v6mg/d,维持用药时间需根据病情,一般数年,至少3个月,剂量切忌过大,以避免导致骨髓抑制。B.
环磷酰胺(CTX)150v200mg/d,分3次口服。C.
美法仑(苯
丙氨酸
氮芥)(Melphalan)8v12mg/d分次口服,1周后改2mg/d维持,以白细胞不低于3×10
9/L为宜。D.国外有人采用M
2方案治疗巨球蛋白血症取得满意效果,据称疗效达100%,优于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对高黏血症尤其适用。用此方案后不需做血浆去除术。M
2方案是第1天静脉给
卡莫司汀(卡
氮芥)1mg/kg、
环磷酰胺(CTX)10mg/kg及VCR 0.03mg/kg;第1v4天口服苯
丙氨酸
氮芥0.25mg/(kg·d);第1v7天口服
泼尼松(强的松)1mg/(kg·d);第8v14天改为0.5mg/(kg·d),每35天重复一疗程,若完全缓解,改70天一疗程,1年后停药。国内陈楠、董德长报道首例巨球蛋白血症用
泼尼松(强的松)40mg/d,分4次口服,加CB1248 6mg/d口服,取得很好疗效。皮质激素加烷化剂对冷球蛋白血症可能有较好效果,
苯丁酸氮芥可抑制冷球蛋白的合成,减低冷球蛋白浓度。亦有人认为仅可暂时抑制
肾脏
炎症,改善症状,疗效不肯定。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CTX)、
美法仑(苯
丙氨酸
氮芥)、
硫唑嘌呤等对良性单克隆球蛋白病疗效多半不明显,有时近期效果较好,症状可获缓解,但
肾脏病变并无好转,仍会发展为肾衰竭,可能与转化为骨髓瘤或巨球蛋白血症有关。部分
微小病变型肾病,皮质激素和
环磷酰胺(CTX)合用,疗效良好,血清及尿中单克隆球蛋白可消失,尿蛋白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②
青霉胺(D-Penicillamine):本品为
青霉素的代谢产物,含有巯基的氨基酸与球蛋白螯合成SH-SS,使巨球蛋白二硫链断裂,破坏IgG和IgM,从而抑制巨球蛋白的生成,同时减少因红细胞膜上围绕多量蛋白质形成缗钱状的聚集,促使血浆黏稠度降低。用法:200v400mg/d,分次空腹口服,可渐增至1g/d,症状缓解后减至维持量0.125v0.25g/d,用前做
青霉素 target=_blank>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