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 ( coliform gastroenteritis )
别名: 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
解释 收起

概述: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包括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这类细菌大多数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可随人及动物的排泄物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腐物中。其中有些细菌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作用,如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某些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等;而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是当宿主机体状态改变或细菌进入肠道以外的部位,也可作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多种疾病,如菌血症、脑膜炎、 肺炎、 肾盂肾炎或伤口 感染等疾病。近年由于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等的广泛使用,条件致病菌所致疾病日益增多,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大肠埃希杆菌(Escherichia 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每克粪便中约含10 9个大肠埃希杆菌。随粪便排出后,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一旦水、牛乳、食品及其他物品检出大肠埃希杆菌,即意味着这些物品直接或间接地被粪便污染,故在卫生学上被作为卫生监督的指示菌。正常情况下,大肠埃希杆菌不致病,而且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产生大肠菌素,对机体有利。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作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肠道外 感染。有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杆菌可引起肠道 感染。此外,某些大肠埃希杆菌还被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研究。     引起人类 腹泻的大肠埃希杆菌总称为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依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pathogenic E.coli)、产毒性大肠埃希杆菌(toxingenic E.coli,TEC)、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IEC)、 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hemorrhagic E.coli,HEC)、集聚性大肠埃希杆菌(aggregative E.coli,EAEC)。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