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即伴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毛细血管瘤综合征(capillary angioma-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又称巨型 血管瘤病,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为先天性疾病,患者有巨大的 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及 紫癜等特点,多见于新生儿期。
临床表现:血管瘤在体表时,于出生后即可发现,但若在内脏或体内组织时,则不易发现。血管瘤可呈肥大型、血管内皮型、毛细血管型、海绵窦型等。可随病程进展而不断增大,局部呈青紫色,柔软、囊性、可压缩。血管瘤为单发或多发,位于四肢者最常见,通常多属良性血管瘤。分布在内脏和深部组织的巨大血管瘤可发生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压迫症状,血管瘤的增长与血小板的下降呈正比,血管瘤多见于四肢,呈多发性,其次存在于面部、颈部、躯干等,约10%者发生于内脏如肝、脾、回肠、舌、肾、胸、骨、脑脊膜外、颈内动脉等处,并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体表血管瘤压之可缩小,失去压力后又可恢复;肝脾血管瘤可导致血管瘤的发展而加重。由于并发微血管病性溶血,可出现贫血及黄疸。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小板减少,常为(10v40)×109/L;一般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正常。并发微血管并病性溶血时可有血红蛋白降低,血涂片可见畸形红细胞和较多的破碎红细胞。 2.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血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增加;3P试验阳性。 4.骨髓象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
其他辅助检查:CT、B超或磁共振等可检出内脏病变部位;束臂试验阳性。
【预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败血症 | 脑出血 | 出血 | 黄疸 | 休克
| 肝素 |二氧化碳 |人纤维蛋白原 |
|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出血时间 |血红蛋白 |
| 鼻出血 |肝肿大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毛细血管扩张症 |黏膜损害 |脾肿大 |贫血 |色素异常 |血管畸形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寿命缩短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