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药物治疗
(1)扩瞳药:治疗不论是否同时合并青光眼的急性
虹膜睫状体炎,局部应滴用扩瞳-睫状肌麻痹药,以预防或拉开虹膜后粘连,避免瞳孔缩小引起的闭锁。可增加葡萄膜-巩膜外引流,促使血-
房水屏障稳定,有助于降低眼压以及减少血浆成分渗漏至
房水。同时亦可减轻睫状肌
痉挛,减少患者的
疼痛及不适症状。
(2)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炎症引起
房水引流阻力增加,局部短期内使用激素可改善
房水引流。如
炎症合并青光眼持续数周后,青光眼多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首先考虑是否为激素引起的青光眼,典型的激素性青光眼发生在用药后7v10天,但也有更早发生的病例。如果考虑到有可能发生,应将激素减量或改用较少引起青光眼的激素,如0.1%或0.02%
氟米龙(Fluorometholone)。采用激素治疗葡萄膜炎降低眼压时,应考虑
房水分泌与
房水引流两方面的作用,激素可抑制睫状体
炎症,使睫状体分泌
房水功能恢复正常;如果
炎症破坏了
房水引流通道,
房水分泌功能正常后,可能会出现不是因继发于激素所致的引流道阻塞,而引起眼压升高。但若因小梁网
炎症引起的眼压升高,经激素治疗后
房水引流功能得到改善,眼压可恢复正常,因此,眼压代表
房水生成与流出间的平衡,亦间接反映葡萄膜
炎症的状态。
(3)非甾体抗炎治疗:全身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双氯酚酸、
吲哚美辛等)在行葡萄膜炎并发性
白内障手术后,可能减轻
炎症反应。这些药物仅可用于轻度
炎症,但与激素同时使用不是适应证。
(4)免疫抑制药:由于激素的副作用限制了在葡萄膜炎的应用,对某些严重的可威胁视力且合并了全身病的葡萄膜炎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药,但在使用前应仔细考虑其副作用及权衡其利弊。
2.抗青光眼药物治疗 继发于慢性
虹膜睫状体炎的眼压升高需用
房水生成抑制剂治疗,包括局部应用?受体阻滞药、Ω
2受体激动药和(或)全身或局部的碳酸酐酶抑制药。一般禁用缩瞳药,因可引起
疼痛、眼前节
炎症加重以及增加后粘连,造成完全性瞳孔阻滞(虹膜膨胀)。
3.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合并青光眼的慢性
虹膜睫状体炎,应针对
房水引流受阻的机制进行手术治疗。
(1)
激光治疗:瞳孔阻滞(如虹膜膨胀)病例可行激光虹膜切除术,但若在急性
炎症时,由于纤维蛋白及炎性细胞存在,往往激光虹膜切除孔易被堵塞,而需行虹膜切除手术。对继发于
炎症所致的青光眼,术前应作虹膜
角膜角镜检查以了解虹膜周边前粘连的情况,如已存在广泛虹膜周边前粘连,不宜采用激光虹膜切除术,因术后可激发
炎症而加剧眼压显著升高。
经巩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可用于进行性
继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视功能差的患者,但术后可加重眼内
炎症而使葡萄膜炎加剧,或导致眼球萎缩。
(2)常规手术:葡萄膜炎
继发性青光眼行滤过性手术易于失败,术前控制
炎症的重要性有时不能过分强调,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对患者视力威胁很大,故不可能在术前完全控制
炎症才行手术。但必须注意术前及术后需加大抗炎治疗,手术操作中亦需局部应用抗代谢药物,如5-
氟尿苷、
丝裂霉素C,对治疗高风险度的患者以促进手术成功。
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
炎症
继发性青光眼成功率,较小梁切除术优越,近年来虽有些报道,但还需继续积累临床资料。
(3)睫状体破坏性手术:睫状体冷凝术、经巩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及超声波睫状体破坏术,均可用于治疗
炎症所致的难治性青光眼,破坏睫状体上皮分泌
房水功能,降低眼压,但术后可发生眼球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