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 ( Impetigo )
别名: 黄水疮
解释 收起


    脓疱疮(Impetigo)又称“黄水疮”,是经接触传染的化脓性球菌感染性皮肤病,很常见。主要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脓疱疮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也可以是白色葡萄球菌。脓疱疮主要分为两种:传染性脓疱疮(impetigo contagiosa),又称非大疱性脓疱疮(nonbullous impetigo),通常由链球菌引起;大疱性脓疱疮(bullous impetigo)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诊断思路
    脓疱疮主要发生在暴露部位,如头面部、小儿臀布、四肢伸侧。有三种类型:大疱型脓疱疮、寻常型脓疱疮、新生儿脓疱疮。
   
    (一)病史特点
    1.大疱型脓疱疮
   
    ①皮疹群集,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②初为散在的水疱,常无红色基底,疱液清澈略呈黄色;1~2天后水疱迅速扩大到指头大小或更大,疱液变浑浊。
   
    ③典型的脓疱疱壁松弛、很薄,浑浊的脓液沉积在疱底,呈半月形袋状的积脓现象。
   
    ④脓疱常破溃、糜烂、干燥后结痂。
   
    ⑤痂下积脓时,脓液可向四周溢出,形成新的脓疱,并常排列成为环状。
   
    ⑥患者常自觉局部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寻常型脓疱疮
   
    ①皮疹群集,好发于面部、尤其口角、口鼻周围,四肢等暴露部位。
   
    ②在红斑基底上发生壁薄的水疱,并迅速转为脓疱,周围有红晕。
   
    ③典型的皮损是脓疱溃破后脓液干燥结成黄色厚痂,向周围扩展并与周围皮损相互融合。
   
    ④患者常因瘙痒、搔抓而造成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
   
    ⑤重症患者可并发发热等全身症状,或发生淋巴结炎。
   
    ⑥陈旧的结痂一般经一周左右自动脱落,不留瘢痕。
    3.新生儿脓疱疮
   
    ①多发生在出生后一周左右的新生儿。
   
    ②起病急骤,面部、躯干、四肢突然发生大疱。
   
    ③疱液初期澄清,后浑浊,大疱周围绕有红晕。
   
    ④疱壁很薄而易破溃、糜烂。
   
    ⑤本病发展迅速,1~2天甚或数小时即可波及全身大部分皮肤,黏膜亦可受累。
   
    ⑥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病情凶险,可伴发败血症、肺炎、肾炎、脑膜炎等重要脏器感染,甚至死亡。
   
    ⑦可以在新生儿室、哺乳室等处造成流行,传染性强。

    脓疱疮(impetigo)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多见于夏秋季,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

1 实验检查 展开
2 辅助检查 展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4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5 预后评价 展开
6 病程和预后 展开
7 最新进展 展开
8 诊断标准 展开
9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0 诊断依据 展开
11 相关课件 展开
12 相关药品 展开
13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