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Zinc)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广泛地参与各种代谢活动。锌缺乏可引起厌食、矮小、性成熟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皮疹及脱发等。1961年Ananda S.Prasad等报告“伊朗乡村病”,有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缺铁性肝脾大、精神不振、异食癖等症,锌治疗有良效。其后,在埃及发现类似病例。发达国家也陆续有锌营养缺乏经实验证实的报道,并发现锌剂治疗肠病性肢端皮炎有特效。我国七十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有大量关于锌缺乏病的报道,以小儿为多见。
一、临床表现:1、生长发育迟缓(1)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多发畸形(包括神经管畸形等)。(2)生长发育落后:患儿身高体重常低于正常同龄儿,严重者有侏儒症。同时,缺锌影响小儿智能发育,甚至引起生长发育等上述其它症状与体征观察。 三、试验治疗怀疑为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儿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婴幼儿期增长的百分比较高,在13、14岁时又有一次较快的增长,成年以后体格变化较小。影响体型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及生长发育的作用;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如生长发育障碍较常见,神经系统尤其下丘脑功能异常常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口淡黏腻,湿阻脾胃症状。
【病因】1、遗传缺陷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itis enteropathica,AE)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肠吸收锌机能缺陷,导致体内含锌量减少,红细胞锌、血浆(清)锌、肌肉锌发锌及尿锌等皆降低。2、摄入量不足(1)身体需要锌的量增加,但摄入量少。通常是发生在感染,发热,营养不良恢复期,生长发育期。另外孕妇与乳母需锌亦较多,如摄入不足,可致母亲与胎儿、乳儿缺锌。(2)素食者不吃含锌量较多的动物性食物。(3)全胃肠道外营养如未加锌或加锌不足。2、吸收不良(1)谷类食物的植酸盐与粗纤维多,妨碍锌的吸收。(2)腹泻:尤是慢性腹泻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泻、膆腺囊性纤维性变等。(3)牛乳锌吸收利用不及母乳锌。3、丢失过多(1)反复失血、溶血、外伤、烧伤皆可使大量锌随体液丢失;(2)反复静脉滴注谷近酸盐及长期应用一些药物如金属螯合剂(如青霉胺等),与锌结合自尿排出。(3)慢性尿毒、肝硬变症等因低白蛋白血症所致高锌尿症,
1.血液生化检查血浆(或血清)锌低于正常低限10.0~10.7μmol/L(65~70μg/dl)。但血浆(清)锌受近期饮食含锌量的影响,且肾、肝疾病及急、慢性感染与应激状态皆可使血浆(清)锌下降,需要辨别。注意事项:(1)标本勿污染:橡皮塞与橡皮膏含锌,应避免使用。(2)血清锌略高于血浆锌。(3)取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并测定,否则锌测定值愈高。(4)红细胞锌高于血浆锌10余倍,为测定准确,注意取血要避免溶血。2.血清硷性磷酸酶活性锌参与硷性磷酸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测定有助于反映婴幼儿锌营养状态。缺锌时活性下降,补锌后恢复。3.白细胞锌特点:检测较灵敏,但测定时需血量较多(目前国内至少需血5ml),且操作较复杂,临床不易推广。4.发锌是慢性锌缺乏的参考指标。但发锌受头发生长速度、环境污染、洗涤方法及采集部位等多种条件影响,且与血浆锌无密切相关,并非诊断锌缺乏的可靠指标。
1.吩噻嗪类药物中毒可出现体温下降,昏睡,昏迷,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意识清醒或不清,反射性心动过速,肌张力减退。2.卟啉病光照后,暴露的皮肤出现疱疹、红斑,甚至溃烂。结痂后遗留瘢痕,引起畸形和色素沉着。会出现急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出现下肢疼痛。亦可为脊髓神经病变,出现截瘫或四肢瘫痪;或有大脑病变,产生神经、精神、植物神经症状,如腹痛、高血压等。口腔粘膜可有红色斑点,牙呈棕红色。3.肝病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
1.去除病因2.补充锌剂(1)口服锌剂:每天口服0.5~1.5mg/kg(按元素锌计),可用葡萄糖酸锌、硫酸锌或醋酸锌。按推荐的每日锌元素供给量进行加倍给予。每日最大量为20mg,治疗3个月,轻症可减短疗程。对继发性锌缺乏,根据吸收不良及丢失过多的严重程度决定锌用量。开始可用每日1mg/kg。继续丢失过多锌的婴幼儿,每日可增至2mg/kg。注意事项:锌剂副作用:呕吐、恶心、锌缺乏改善更快4.调整饮食:多吃富含锌的动物食物另外,除肠病性肢端皮炎或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等特殊情况外,要及时停药。
1.缺乏严重时会引起侏儒症。表现为身高低于同一种族、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小儿的标准身高的30%以上,或成年人身高在120厘米以下。2.维生素A代谢障碍而致血清维生素A降低,使暗适应时间延长,导致夜盲症、视神经萎缩等眼疾。3.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感染性疾病。4.其他性腺发育不良糖尿病等。
【预后】 一、预防保健:(1)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2)按时加辅食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最好服用强化了适量锌的婴儿配方奶或奶粉。每日适当食用含锌较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蛋黄、动物内脏、豆类及坚果类。(3)当小儿发热、腹泻时间较长时,更应注意补充含锌食品。 二、我国营养学会1988年推荐的每日锌(元素)供给量为:初生至6个月 3mg 6个月以上至1岁5mg1岁以上至10岁 10mg 10岁以上15mg孕妇与乳母 20mg 三、注意事项:长期食用多种强化锌的食品,但不注意摄入的锌的含量,可因锌入量过多导致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慢性锌中毒可有贫血及铁缺乏,动物实验可致肝、肾功能及免疫力受损。锌雾吸入可有低热及感冒样症状。
缺铁性贫血 | 嗜铬细胞瘤 | 生长发育 | 急性腹痛 | 神经系统 | 消化系统 | 锌缺乏 | 糖尿病 | 高血压 | 闭经 | 肝硬化 | 胃癌 | 发热 | 感冒 | 闭经 | 麻疹 | 昏迷
| 口淡黏腻 |毛发异常 |脾肿大 |体型异常 |性发育慢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