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城市型的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
感染者,传染性以发病3天内最强。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
2.传播途径 系由蚊虫叮咬所致。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传播。丛林型以灵长类动物-非洲伊蚊、趋血蚊属-人的方式传播。当媒介蚊虫吸吮患病动物血后经1v2周孵育即具有传染性,再叮咬丛林中旅行的人而受染。患有病毒血症的旅游者返回城市地区被当地媒介蚊虫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由此形成了城市传播,存在发生流行的危险。
3.人群易感性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次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城市型以儿童发病为多见,丛林型患者多为成年男性。
4.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季节多在3v4月雨季,湿度大、气温高有利于蚊虫孳生及病毒在虫体内繁殖,散发病例全年均可发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南美洲由于广泛的疫苗接种和采取防蚊灭蚊措施,本病在城市已基本绝迹,但近几年来黄热病病例出现的范围有扩大趋势,包括加蓬、利比亚、肯尼亚过去一直没有黄热病的报告,1992年报告其首次暴发,迄今每年都有报告。表明黄热病不仅仍在非洲流行而且可能扩展到以前没有受到该病侵袭的地区。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及1995年共收到2413个病例报告,其中738例死亡,两年的病死率分别为34%和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