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脓肿(peritonsillar abscess)为腭扁桃体周围间隙疏松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单侧。青壮年发病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因扁桃体被膜较厚而致密,且分支少,故很少发病。根据发生部位主要分为前上型和后上型。前上型脓肿位于扁桃体上极与舌腭弓之间,临床最常见,约占65%~98%;后上型少见,位于扁桃体和咽腭弓之间。
病变早期发生蜂窝织炎(扁桃体周炎),继之形成脓肿。致病菌与急性扁桃体炎相仿,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为主。其发病机制仍有争议,多认为患急性扁桃体炎后细菌及炎症产物向扁桃体周围间隙扩散而致脓肿。近年有学者指出,扁桃体周脓肿的可能发病途径是咽部致病菌感染了Weber腺(一群位于扁桃体窝上方软腭黏膜下的小唾液腺),引起该腺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扁桃体作为该腺与外界沟通的门户亦有一定的影响。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扁桃体周脓肿一般发生于一侧,多继发于扁桃体急性炎症过程中(发病后4~5天)或急性炎症消退后,再度出现发热、寒战,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咽痛剧烈者,向同侧耳部及牙齿放射,吞咽困难。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吞咽,导致唾液潴留口中。全身症状较重,体温可高达39℃以上。
(二)查体要点
患者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头部倾向病侧,口微张,唾液外流,说话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严重者有张口困难。同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扁桃体周脓肿为前上型时,可见患侧软腭及舌腭弓上段红肿、隆起,腭垂肿胀、偏向健侧,扁桃体被推向内下方。后上型脓肿则表现为咽腭弓红肿呈圆柱状,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软腭及腭垂红肿较前上型为轻。若炎症侵人咽旁隙,则有张口困难或牙关紧闭。如脓肿甚大,尚可引起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