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 ( Lyme disease;lyme diseade )
别名: 莱姆病;Lyme borreliosis;莱姆氏病;莱姆疏螺旋体病;赖姆疏螺旋体病
解释 收起

概述: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 莱姆疏螺旋体病( Lyme borreliosis)。临床表现主要为 皮肤、心脏、神经和 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由来已久。1900年欧洲的 皮肤病文献中已有 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的记载,1905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开始有ECM的病例报道。1975年又在该州的Lyme镇发生曾被诊断为青少年 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流行,称为—Lyme 关节炎―。1978年证明该病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所以称为 莱姆病。1982年从蜱体内分离到螺旋体,1984年证实此病原体属包柔螺旋体属( Borrelia),亦称疏螺旋体属。由于本病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自1975年Steere首先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以来,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相继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莱姆病(lyme diseade)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早期的慢性游走性红斑,继而有心血管、神经及关节等多脏器、多系统受损,严重者终身致残甚至死亡。本病分布广泛,遍及世界五大洲,但以美国及欧美各国为多。我国黑龙江、新疆、内蒙、吉林及河南等27个省(市、区)有本病发生的报告。全年均可发病,6—10月呈季节高峰。青壮年居多,发病与职业关系密切,林业工作人员患病的危险性较大。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