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孢子虫病 (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
别名: 卡氏肺囊虫肺炎
解释 收起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亦可称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又称间质性浆细胞肺炎(intersttitial plasma cell pneumonia),是一种由卡氏肺孢子虫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临床可分为两个类型:
   
    ①流行型,又称婴儿型或经典型。主要发生在1~6个月小婴儿,多见于早产儿和体质极度衰弱婴儿。
   
    ②散发型,又称儿童一成人型或现代型。主要发生于各种原因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和成人。
    卡氏肺孢子虫广泛存在于人和某些哺乳类动物(如鼠、兔、犬、猫等)肺组织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健康人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但在以下情况下可引起显性感染:
   
    ①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乳幼儿,多在出生后10~24周内发病;
   
    ②先天性免疫缺陷,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两者兼有;
  
    ③获得性免疫缺陷,多见于艾滋病、白血病、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或器官移植而大量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或放射治疗,均可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为诱发PCP的重要原因。60%的AIDS病患者以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为首发临床症状。
    肺孢子虫为致病力低、生长繁殖缓慢的寄生虫,在人体肺泡I型上皮细胞表面黏附寄生,以肺泡内渗液为营养,呈潜在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时,处于潜伏状态的原虫开始大量繁殖、对上皮细胞造成直接损害,也阻碍气体交换。肺体积增大、呈肝样变。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婴儿型
    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吃奶不好、烦躁不安、咳嗽、呼吸增速及发绀,而发热不显著。听诊时哕音不多,1~2周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肺部体征少与呼吸窘迫症状的严重不成比例,为本病特点之一。病程4~6周,如不治疗约25%~50%患儿死亡。
    2.儿童一成人型
    多见于免疫缺陷的儿童或成人,起病急骤,与婴儿型不同处为几乎所有病人均有发热,持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儿童患者可见三凹、鼻扇及腹泻。病程发展很快,未经治疗者常于4~8天内死亡。
   
    (二)查体要点
    1.婴儿型
    肺部体征很少。
    2.儿童一成人型
    肺部体征轻微,少数病人有呼吸音粗糙,捻发音,肺气肿与气胸,少量胸腔积液。
   

    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是卡氏肺孢子虫(pneumoeystis carinii)引起的主要累及肺脏的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孢子虫长期以来被认为属原虫孢子虫纲,新近基于种系发生的研究将其归属为真菌,同时应归属为真菌性疾病。卡氏肺孢子虫寄生在肺内,粘附于肺泡上皮。在健康宿主中并不引起症状,而在营养不良、虚弱的早产儿或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患者可引起肺炎,即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PCP是艾滋病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发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剧,病死率高。预防应予以呼吸道隔离,避免与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接触。对易感者可使用预防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嗯唑、戊脘脒、氨苯砜。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辅助检查 展开
3 诊断要点 展开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6 预后评价 展开
7 病程和预后 展开
8 最新进展 展开
9 诊断标准 展开
10 诊断依据 展开
11 相关课件 展开
12 相关药品 展开
13 相关检查 展开
14 相关症状 展开
15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