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如能将
血压满意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20.0/13.3kPa(150/100mmHg)],则脑、心、肾等并发症不易发生,充分地控制
血压能够预防、稳定,甚至逆转
高血压肾损害。晚近。耉年人
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报道亦显示:有效地治疗
高血压能避免耉年人发生
高血压肾损害和减少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可供选作为这一阶段
高血压治疗的一线降压药有4类(用1种,或联合用2种):
①利尿药;
②?
2受体阻滞药;
③钙拮抗药;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不论选用1种或联合用2种降压药,只要能满意地控制
高血压都能预防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生,但:
①对具体病人应具体对待,譬如伴有休息时心率快、血管舒缩不稳定等高循环动力的年轻患者更适用?
2受体阻滞药;耉年人和收缩压升高者更适用钙拮抗药;血浆肾素升高者更适用ACEI。另外,还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如利尿药可升高血糖、胆固醇及尿酸,?
2受体阻滞药可使血清三酰
甘油增加,并使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因此有相应疾病者应慎用。
②从保护
肾脏角度讲,似以选用钙拮抗药和(或)ACEI为好。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有夜尿增多、蛋白尿等临床症状)的治疗关键在于适当地选用对
肾脏血流动力学有利的降压药钙拮抗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米诺地尔(长压定),使
血压充分地控制在18.7/12.0kPa(140/90mmHg)以下,这样,即使已有明显的肾功能不全,病情也会趋于稳定或进展非常缓慢。
1.钙拮抗药 它抑制钙通过细胞膜的钙通道进入外周动脉平滑肌细胞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
血压得以下降。1962年起证实能有效地治疗急性
高血压,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
高血压和
冠心病,近2年来有关研究逐步转向对其他系统和器官(包括
肾脏)疾病的治疗。其特点是:
①可迅速并稳定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
血压,疗效维持时间较长,用于轻、中度
高血压疗效多可满意;
②扩张阻力血管,使
高血压下降,但不降低,甚至增加脑、冠状动脉和
肾脏的血流灌注;
③不影响糖和脂质代谢。
钙拮抗药的扩张肾血管作用取决于原血管床状态。在原发性
高血压,钙拮抗药能逆转入球小动脉的收缩状态,致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加(可升高45%,而正常
血压者用此类药物只增加约13%);在大部
肾切除动物和功能肾单位明显减少的各种肾实质疾病情况下,其残余肾组织的入球小动脉是处于代偿性扩张状态,并由此导致肾小球的高滤过和毛细血管内压升高,此时再应用钙拮抗药就不再继续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毛细血管内压,与此相反,由于钙拮抗药能降低系统性
高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亦就随之降低。
值得提出的是:与扩张入球小动脉不同,钙拮抗药并不扩张出球小动脉,表现了它对肾循环中各部位血管的不同作用。
钙拮抗药除了通过降低
血压保护
肾脏外,尚有其他方面机制(或可能机制发挥其保护
肾脏作用)。这些机制包括:
①减轻肾肥大;
②调整系膜的大分子物质运转;
③减轻残余肾组织的代谢活力;
④改善尿毒症性肾钙质沉着;
⑤减少自由基的形成;
⑥可能阻断压力性钙通道等。
Dworkin认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张力不仅决定于毛细血管内压(PGC),还决定于毛细血管的半径(R)。当
肾脏肥大时,PGC增加,反之,如果1种治疗能减轻
肾脏的肥大必然会减少PGC。根据Dworkin等的报道:鼠1/3v2/3
肾切除后8周RGC明显增加,如同时饲以
硝苯地平(硝苯啶)其毛细血管张力的减轻如同饲以ACEI
依那普利(Enalapril)者(ACEI的减轻肾损害机制为减低毛细血管内压);在5/6
肾切除鼠的类似试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硝苯地平(硝苯啶)和
依那普利出于同机制减轻残余肾组织损害,前者是抑制其代偿性肥大,后者为降低肾小球血管内压。Raii和Keane发现,给鼠以血管紧张素?对系膜这方面的损害作用,从而能减轻或推迟肾小球硬化的发生。钙拮抗药能抵消或减轻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有丝分裂的促进作用,并能减轻线粒体的钙负荷(钙的负荷能导致线粒体的功能障碍,直至细胞死亡)。钙拮抗药有利钠的作用,此与传统的直接扩张血管药有钠潴留的副作用不同,更有利于发挥其降压效应。
前已述及,原发性
高血压在引起肾小动脉硬化的同时尚可促进肾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这2种病(尤其在耉年人)常同时存在,钙拮抗药在降低
血压同时还能通过细胞机制影响动脉粥样物质病理形成过程。已有应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试验观察,并用安慰剂作对照,结果显示:钙拮抗药对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无作用,但却能减轻其早期病变和新的粥样斑块狭窄形成,由此可以认为它对肾动脉粥样硬化亦能有防治作用。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它的主要降压机制为:
(1)抑制血浆中血管紧张素?转变为血管紧张素?(A?)。
(2)抑制激肽酶,减慢有扩张血管作用的缓激肽的降解,增加
前列腺素的合成。
(3)抑制心脏、血管壁、
肾脏、
肾上腺、脑等局部组织中A?的合成,由此可以解释不论血浆
肾素活性增高、正常或降低,ACEI均能起降压作用(但对肾素高者降压效果最好);血管壁中A?能直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血管壁增厚,故ACEI有逆转血管壁增厚的作用。
ACEI的降压效力大于?受体阻滞药,适用于原发性
高血压和肾性
高血压。它能改善
高血压患者的
胰岛素抵抗现象和糖代谢异常,对脂质代谢并无不良影响;从病理生理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都发现ACEI有潜在的保护
肾脏作用,这是由于它通过扩张出球小动脉能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减少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有害刺激。这类药物已成功地应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
高血压(包括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所有的降压药通过降低
血压都有可能减轻
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量,但似乎以ACEI在这方面作用最明显。
血压升高造成心室壁收缩高峰应力增加而导致心肌肥厚,后者反过来又使收缩高峰应力降至正常,此心肌结构的代偿过程不是无害的,能增加独立于
高血压的
心力衰竭、急性
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左室肥厚程度除取决于
高血压外,还有交感神经和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心脏局部的A?能刺激心肌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心肌肥厚,ACEI能通过降低
血压和心脏局部A?的合成而逆转心肌肥厚(其他能逆转心肌肥厚的降压药有
甲基多巴、钙拮抗药和?受体阻滞药,而利尿药和其他周围血管扩张药没有或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作用)。
ACEI对心肌收缩力无不良影响而能降低心脏后负荷,故适用于合并充血性
心力衰竭者;总之,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如合并心肌肥厚和(或)
心力衰竭均适用ACEI。
应用ACEI应该注意的是:
①在血容量减低、低盐饮食或应用利尿药的患者,由于处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应激状态而对ACEI敏感,此时ACEI用量要小,以防
血压剧降;
②对ACEI敏感病人,开始服用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尤其服用长作用的ACEI-
依那普利容易出现),为此,对处于代偿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应用短作用的ACEI-
卡托普利(
巯甲丙脯酸)为好;
③在双侧
肾动脉狭窄或孤立肾伴动脉狭窄病人,应用ACEI属相对禁忌,因为它能阻断狭窄后
肾脏的代偿机制,据报道这类患者中8%能发生
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部分是可逆的)。
ACEI的主要副作用有:皮疹、头晕、
咳嗽、
发热、食欲减退、味觉异常、心动过缓,偶有
血压急剧的下降等,但小剂量用药时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antagonist,angiotensi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