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治疗时机的选择 凡有下列情况者应接受
化疗:
①体重下降,无明显
感染的
发热、盗汗、虚弱等消耗性症状。
②进行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③
淋巴结或
脾脏进行性肿大,或伴脾功能亢进症。
④血
淋巴细胞倍增时间缩短(血
淋巴细胞数较初诊时增加1倍时间<12个月)。
⑤低γ球蛋白血症加重或
感染率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
2.药物治疗及方案 烷化剂是目前的一线治疗。
苯丁酸氮芥或
环磷酰胺为常用药物,或可加用
泼尼松(强的松)。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剂量为0.1v0.2mg/(kg·d),持续3v6周或至血象正常,调整剂量后维持治疗6v12个月。也可采用大剂量
冲击疗法,初始剂量为0.4mg/kg,每周1次,以后以0.1mg/kg量渐增至最大耐受量。也有用0.7mg/kg分4天给,每3v4周1次。似乎大剂量的毒副作用并不加重,亦不能明显提高疗效。有的学者认为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6mg/d加
泼尼松(强的松)30mg/d连续6周,2年存活率长于单用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中位生存期相差不明显。单用
环磷酰胺日剂量1v2mg/kg亦为有效,惟长期应用易致骨髓抑制。有的学者主张用联合
化疗。常用方案是第1v5天口服
环磷酰胺300mg/(m
2·d)及
泼尼松(强的松)40mg/(m
2·d),
长春新碱1mg/m
2静注于第1天,或加
柔红霉素25mg/m
2静注。或采用治疗
淋巴瘤的常规CHOP方案,但其有效率与存活率并不优于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
3.新型抗CLL的药物 近年来有3种新药物对CLL显示了较满意的疗效。其一是
阿糖腺苷的衍生物??氟化
阿糖胞苷一磷酸(
氟达拉滨),日用量为25v30mg/m
2静注连续5天,1次/4周,有效率为57%v85%,对初治者效果好,对T-CLL。疗效较差。加用
泼尼松(强的松)并不能明显提高疗效。副作用有
胃肠道反应、
感染、骨髓抑制、
周围神经炎、肌无力、听力减退等。2-氯化脱氧
腺苷(Cladribine;2-CDA)用量为0.1mg/(kg·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天,每月1次,约对53%病人有效。
喷司他丁 (Deoxycoformycin;DCF)是一种
腺苷脱氨酶抑制剂,用量为10mg/(m
2·d),连续5天,或4mg/m
2,1次/隔周。对T-CLL及其他T细胞性
淋巴细胞瘤疗效较好。副作用有恶心、呕吐、
皮肤潮红、
角膜炎等,大剂量易发生中枢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5.并发症治疗 对有明显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者可先用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用法为
泼尼松(强的松)60v100mg/m
2,每月用5v7天。若有持续性溶血者可用低剂量维持,5v15mg/d或2次/周。
泼尼松(强的松)无效者可考虑脾切除。
感染频率与严重程度往往与血γ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大剂量免疫球蛋白(400mg/kg,1次/3周)静脉输注,持续1年,约可使半数病人减少
感染发生率。
6.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近年来的新手段。
干扰素Ω对低危初治者有效率约50%,用量为300万U/m
2,3次/周,其他如抗CD5单抗,抗独特型免疫球蛋白等均在试验阶段。
7.骨髓移植 曾有报道对17例B-CLL行异基因骨髓移植,15例获完全缓解,其中9例无病生存26个月。由于CLL多发生于耉年,适用BMT者不多。对伴发脾功能亢进者可用局部放疗,无效者可考虑
脾切除术。
8.择优方案 早期应用烷化剂治疗并不能延长生存期,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对Rai 0期或Binet A期病程进展缓慢者,可暂不用
化疗药物,但需定期随访。对需要接受
化疗的患者采用: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糖皮质激素,同时配合
干扰素治疗更佳。有条件者可酌情选择异基因骨髓移植。
9.疗效评价标准
(1)完全缓解(CR):无症状,无肿大
淋巴结,肝、
脾肿大消失,血象正常,血
淋巴细胞绝对值<0.4×10
9/L,骨髓中
淋巴细胞<30%。
(2)部分缓解(PR):
淋巴结及肝、脾缩小>50%,血象恢复>50%,但未达到CR标准,临床分级进步。无效:疗效低于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