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对于肛周
肿瘤的治疗有别于其他
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依据
肿瘤侵犯的范围而定。治疗目的是提高治愈率而尽可能不选择破坏性手术方法。肛门边缘的鳞状细胞癌,如果不侵犯肛管就认为是
皮肤癌,而累及肛管的肛周癌的治疗见下述。
1.肛门边缘区癌的治疗
(1)治疗策略:对于较小的
肿瘤,不需采用破坏性手术方式即可切除;较大
肿瘤主要采取
放射治疗,也可采用放疗和
化疗手段。
(2)原位癌的治疗:原位癌的标准治疗是局部切除,对于个别病人也可考虑
激光治疗。
(3)进展期癌的治疗:对于小
肿瘤(T
1N
0)的标准治疗是局部根治性切除,根治术切除范围应为
肿瘤边缘外包括正常组织1cm的区域。
T
2N
0期
肿瘤有可能发生腹股沟
淋巴结转移,放疗区域除覆盖
肿瘤本身外,还应对双侧腹股沟区进行照射。
对部分T
1
v2N
0期
肿瘤可同时采用
化疗和放疗。有研究表明,在局部放疗失败时联合应用
化疗可使
肿瘤缩小55%。对于进展期癌(T
3
v4或N
1
v3),其标准治疗为放疗,如果病人适合
化疗,应采取放
化疗联合治疗。
(4)复发癌的治疗:对于复发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根据先前的治疗决定,可选择再次手术治疗。对于已经局部切除后再发者需要行腹联合会阴切除治疗,同时进行标准方案的
化疗和放疗。
(1)治疗策略:治疗目的是尽量在不采取破坏性手术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愈率,对于放疗或放
化疗后的残留病灶可采取补救性手术,对于局部复发者也可以采取补救性手术治疗。
(3)局限性(T
1
v2N
0)
肛管癌的治疗:对于直径小于2cm的局限性
肛管癌,其治疗目标是达到治愈而又不采用破坏性手术。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或联合放疗,这两种治疗的局部效果和生存率相似。对于
放射治疗,可采用外照射或近程治疗,局部治疗效果良好,且括约肌的完好率可达70%v100%,3年生存率达70%v90%。长期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有肛门溃疡、
出血坏死、狭窄和
肛瘘,发生率为10%v30%,有6%v12%的病人需行结肠造口术。这些并发症主要与放射剂量较大有关。因此,
放射治疗的形式不应太单一化,也应有一定的治疗间隔。
近期,英国
肿瘤研究协作组(United Kingdom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Cancer Research,UKCCCR)
肛管癌研究小组认为,对于T
1
v2N
0期
肛管癌应采用
化疗联合放疗的方法。他们的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后的第4年尚有29%的病人局部未见复发;单一方式治疗与联合治疗的复发率分别为50%和26%。
对于3v4cm的
肿瘤,标准方案为
化疗和放疗同时进行。联合治疗优于单一的放疗,同时也可减少行破坏性手术的机会(13%v32%的病人可避免行结肠造口术);而且后期的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
(4)进展期
肛管癌的治疗:进展期
肛管癌(T
1
v2N
1
v3或T
3
v4任何N)的标准治疗为
化疗同时联合放疗。对于部分治疗失败者应采取补救性的腹腔腹膜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对于出现梗阻者可在行结肠造口术后再行放
化疗;对于有
出血的病人,应停止放疗。
对于局部缓解率,联合治疗优于单一的放疗(有效率为68%对50%),同时也可减少行破坏性手术的机会(避免行结肠造口术的病人为72%对40%);后期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10%)。联合治疗的长期疗效也较理想。第一,可使大部分病人的肛门括约肌功能保存完好;第二,联合治疗也有很高的
肿瘤缓解率(80%v90%),因此大部分病人可以避免行APR手术。但是3年生存率没有差异(为60%v70%),在联合放
化疗后是否继续需要辅助
化疗,目前尚无明确结论。
对于有局部
淋巴结受侵犯或提示预后较差的病人,建议可先将个别较大的
淋巴结(如腹股沟
淋巴结)切除,然后再行放
化疗,治疗效果与无
淋巴结受侵犯者相似,无明显差异。
(5)HlV阳性
肛管癌的治疗:关于HIV阳性
肛管癌的治疗目前资料较少。治疗方案的选择可根据病人HIV
感染情况,是否能够耐受治疗及临床分期适时选用手术切除、放疗或放
化疗。
(6)耉年
肛管癌的治疗:对于年龄大于75岁的耉年人,80%的病人可以耐受全剂量放疗[和(或)联合
化疗]的方案。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与年轻病人相似,但是
丝裂霉素(MMC)和5-FU的
化疗剂量应减量20%,而且放疗时间间隔应随时调整。与年轻病人相比,耉年人联合放
化疗的3级急性反应发生率是单一放疗的2倍(60%对30%);而且急性疲劳衰竭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年轻病人。放疗或放
化疗也要根据
肿瘤分期和病人的一般状态实施个体化方案,必要时应适当减少照射剂量(最大不超过55 Gy)和
化疗剂量。
3.残留
肛管癌的治疗 在放
化疗后,有6%v18%的大体或病理切片中还可见残留病灶,对于这类病人,标准治疗方案为APR手术(Miles手术)加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对于这种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目前仅有少数的观察资料,而且还意见不一致。据报道,这种治疗的局部有效率为0v80%,长期生存率为0v64%。对于何时进行病理活检、何时进行这种手术效果较好目前尚没有大样本观察资料,但是这种治疗并发的盆腔和会阴部
感染率可达30%。因此,对放
化疗后残留病灶的治疗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评价。
(1)病变局部复发:在放
化疗后的前2年内,
肛管癌的局部复发率为10%v32%(中位复发时间为6v8个月)。
肿瘤的分期与治疗方法的不同与
肿瘤复发有关。对于这类病人,标准治疗方案为APR手术(Miles手术)加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约有60%的复发病人再次行手术治疗后能够治愈,在局部复发前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30%;APR术后有50%的病人可以达到长期缓解(尽管
感染发生率较高)。对于复发后已为进展期的病人,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因此,早期发现是否有局部复发对于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2)局部
淋巴结复发:对于在治疗后不久发生腹股沟
淋巴结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异时或不同步转移)的病人,可采取先将肿大的
淋巴结切除,然后根据以前的照射剂量和范围再次进行放疗。
5.远处转移的治疗 约有20%的
肛管癌可发生远处转移,这类病人的预后较差,但这类
肿瘤一般对
化疗相对敏感。对这部分病人的治疗多采用单药
化疗方案,但目前的资料较少,因此尚无公认的方案可以推荐。
放疗可以减轻某些转移症状,如骨痛和
头痛。对于转移癌(如肝和肺
转移瘤)的外科手术切除,目前尚缺乏可靠资料。
(1)
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根治性
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是直径5cm以下的T
1、T
2期
肿瘤,也有把直径大于5cm的T
3期和对邻近脏器有浸润的T
4期
肿瘤作为根治性
放射治疗对象。
对于发生腹股沟
淋巴结转移病人也适应做根治照射,但
淋巴结转移对局部控制不利。
(2)照射方法及分割照射:标准的放疗应覆盖直肠周围和会阴部,如果有腹股沟和髂
淋巴结转移,亦应覆盖这些部位。照射野上缘在骶髂
关节的下端,左右为两侧腹股沟
淋巴结,下缘多在包括会阴部的小骨盆。
常采用的放疗方式有对向二野或三野、四野照射,有时也可直接会阴区照射,照射时应尽量避免小肠受到照射。前后对向二野照射以30v45Gy/1.8v2Gy照射后,再对
肿瘤行四野照射、旋转照射等9v20Gy/1.8v2Gy的追加照射,追加照射时大于45Gy照射小骨盆,结束4v6周后进行疗效判定。也有于此后再追加照射的,但最好还是首次根治性放疗时,尽量迅速照射完全疗程。关于照射剂量和范围,不同的研究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差异。照射直肠和会阴区外的
放射治疗(external beam radio therapy,EBRT)最小剂量一般为45v50Gy;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当EBRT大于55Gy时,照射剂量与局部控制率呈剂量效应相关。对于那些没有行联合
化疗或仅行部分切除的?期病人,EBRT照射剂量可增加19v25Gy,使总剂量达55v67Gy。照射剂量的补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