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有抗癌活性的生物碱。主要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而妨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也可作用于细胞膜,干扰细胞膜对氨基酸的转运,使蛋白质合成受抑制,亦可抑制RNA合成。长春碱抗瘤谱较广,在0.05~0.1mg/kg剂量时对小鼠L1210白血病、艾氏腹水癌、S180、C3H小鼠自发性及转移性乳腺癌等均有明显抗肿瘤活性,对移植于地鼠颊囊中的绒癌细胞的生长亦有抑制作用。
口服吸收不规律。静脉注射后在血中迅速消失,并分布到各组织,但很少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半衰期Ω相为3.7min,?相为1.65h,γ相为24.8h。80%的药物与蛋白质结合,部分与血小板结合。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胆汁排泄,尿中排出量不到5%。
1.恶性淋巴瘤:特别是对霍奇金病疗效较好。本品与霍奇金病,与MOPP方案交替用药治疗霍奇金病,可提高疗效。 2.绒毛膜上皮癌:疗效也较好。 3.其他:如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皮肤癌、肾母细胞瘤、睾丸肿瘤等。
1.严重粒细胞减少者。 2.未控制的细菌感染者。 3.对本药或长春花生物碱过敏者。
1.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腹泻,一般较轻。少数可有腹痛、口腔炎等。 2.骨髓抑制:较长春新碱明显,是其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可有白细胞下降,停药后迅速恢复。 3.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v20%。表现为指(趾)端麻木及四肢疼痛、腱反射消失,少数患者可有精神抑郁、头痛和肌肉震颤,严重者应停药。 4.局部刺激:注射部位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严重的蜂窝织炎和坏死,注射时应特别注意,一旦发生药液外渗立即停止注射,给予生理盐水局部注射进行稀释,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v10mg(必要时重复),24h内局部冷敷,切忌热敷。 5.其他:头晕、乏力、脱发、失眠、直立性低血压等。
1.慎用:(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有骨髓抑制者或当骨髓抑制者忌用。 4.本品对局部静脉有一定刺激性,可致疼痛,如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静脉注射时应特别注意。本品不可肌内注射或皮鞘内注射。 5.避光、凉暗处保存。
1.成人:静脉注射每次10mg(或6mg/m2),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20v30ml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周1次,每个疗程总量60v80mg。 2.儿童:静脉注射每次0.1v0.15mg/kg,每周1次。
1.与其他可能降低白细胞的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时,本药应减量。 2.与其他由胆汁排泄的抗癌药(如阿霉素)合用,本药应减量。 3.国外资料提示,伊曲康唑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及P-糖蛋白泵,从而可增加本药所致的神经毒性和麻痹性肠梗阻。另外,可增加本药毒性的药物有:奎宁始霉素、红霉素、丝裂霉素、与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能需要调整本药剂量。 4.国外资料报道,本药可增加托特罗定(tolterodine)的生物利用度,合用时托特罗定应减量。口服本药可降低苯妥英钠的胃肠道吸收,从而降低其作用。 5.使用本药时接种活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可增加活疫苗感染的风险。国外资料建议使用本药时禁止接种活疫苗,处于缓解期的白血病患者,化疗结束后间隔至少3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
本品常与其他化疗药联合使用,对霍奇金病和睾丸癌有较好疗效。药物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治疗中应监测血象。
| 原发性卵巢绒癌 |滋养细胞肿瘤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 |十二指肠类癌 |卵巢卵黄囊瘤 |纵隔霍奇金淋巴瘤 |滋养细胞肿瘤 |卡波西肉瘤 |外阴卡波西肉瘤 |老年人肺癌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 |老年人前列腺癌 |外阴黑色素瘤 |外阴黑色素瘤 |肾癌 |蕈样真菌病和Sezary综合征 |老年人肺癌 |十二指肠类癌 |阴道腺癌 |老年人膀胱癌 |纵隔霍奇金淋巴瘤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卵巢卵黄囊瘤 |外阴卡波西肉瘤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老年人前列腺癌 |卡波西肉瘤 |朗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多症 |老年人膀胱癌 |原发性卵巢绒癌 |老年人食管癌 |卡波西肉瘤 |肛周肿瘤 |乳腺癌 |阴道腺癌 |老年人食管癌 |小儿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恶性淋巴瘤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