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阿米巴病 ( hepatic amebiasis )
解释 收起


    肝阿米巴病(hepatic amebiasis)是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重要并发症,是肠腔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通过静脉到达肝,引起肝细胞溶解坏死成为脓肿,通常称为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s)。约半数病人自1周至数年前曾有患肠阿米巴史,也可在从未有过肠阿米巴病临床表现的病人中单独出现。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肝大和肝区疼痛。B超检查可发现多为单个脓肿,右叶多发。继发细菌感染、肝脓肿破溃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本病起病多较缓,以不规则发热,午后上升,傍晚达高峰,热退时伴盛汗,可持续数月。肝区痛为本病重要症状,常呈持续性钝痛,随深呼吸及体位变更时增剧。由于脓肿多位于右叶顶部,故常可产生右肩疼痛、右侧反应性胸膜炎和右下肺炎,病人可有气急、咳嗽、胸痛。如左叶肝脓肿,则易向心包或腹腔穿破。一般不出现黄疸,但在多发性肝脓肿时,黄疸发生率较高。慢性病例呈衰竭状态,可有消瘦、贫血、浮肿、发热轻微、肝大质坚、局部隆起,易误诊为肝癌。
    2.脓肿向周围脏器穿破及继发细菌感染
    脓肿可穿破膈肌形成脓胸或肺脓肿,再穿破支气管造成胸膜一肺一支气管瘘;穿破至心包或腹腔时引起心包炎或腹膜炎;亦可穿破至胃、大肠、肾盂等处,造成各脏器的阿米巴病。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穿刺抽脓有时也可引起继发感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及产碱杆菌等。细菌感染后脓液失去其典型特征,呈黄色或黄绿色,有臭味,并有大量脓细胞,临床上可出现毒血症表现。
   
    (二)查体要点
    1.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当右侧有反应性胸膜炎和右下肺炎时叩诊肺底呈浊音,听诊有摩擦音及哕音。
    2.脓肿向周围脏器穿破所致的相应体征。
    肝阿米巴病是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侵入肠壁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经门脉血流到达肝脏,也可通过淋巴系统或经肠壁直接侵入肝脏。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坏死灶逐渐融合并扩大成为脓肿。约50% ~70% 的患者有腹泻史,其肝脏病变可发生在肠道感染后不久,但也可在数月甚至数年后发生。脓肿多见于右叶,左叶的脓肿较少见,但发生穿破的危险性较大。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辅助检查 展开
3 诊断要点 展开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6 预后评价 展开
7 病程和预后 展开
8 最新进展 展开
9 诊断标准 展开
10 诊断依据 展开
11 相关课件 展开
12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