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凡位于膈肌以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区域中的局限性积脓统称为膈下
脓肿(subphrenic abscess)。膈下间隙被肝脏分为肝上间隙与肝下间隙,肝上间隙被纵行的肝镰状韧带分成左、右间隙。肝下间隙被肝圆韧带分成右下和左下间隙。左肝下间隙又被肝胃韧带和胃分为左下前间隙和左下后间隙(网膜囊)。加上肝裸区与膈肌间的膈下腹膜外间隙,该间隙与肾旁间隙相通,共7个间隙。
7个间隙中以右肝上后间隙
脓肿最为多见,其原因与淋巴流向及呼吸运动影响有关,腹腔此间隙内的腹内压最低。其次为右肝下间隙及右肝上前间隙
脓肿,左侧的膈下
脓肿相对少见(图1)。
膈下
脓肿为继发性
感染,其部位与原发病有关。可发生在1个或2个以上的间隙。临床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而局部症状隐匿是其特点。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须早期手术引流。
急性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局限后,组织坏死、液化、脓液积聚于腹腔间隙中,被腹壁、脏器、肠系膜、网膜或肠管所包裹,形成腹腔脓肿,主要有膈下脓肿和盆腔脓肿。腹腔脓肿的位置隐蔽,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复杂,病程迁延,是腹部外科难于处理的问题之一。
凡位于膈肌以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的上腹腔内脓肿,都泛称为膈下脓肿。平卧时由于位置较低,脓液、淋巴液易积聚于此。上腹部诸多脏器紧密毗邻,系膜和韧带纵横,可形成脓肿的间隙较多。膈下间隙的腹膜内区可分为二个肝上间隙(右肝上和左肝上)和三个肝下间隙(左肝下、右肝下前和右肝下后);另有一个腹膜外间隙,即右冠状韧带内的肝脏裸区。
【解剖及生理概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戴显伟(中国医科大学)
】描述为:"> 横结肠及其系膜将大腹腔分成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结肠上区亦称膈下区,肝将其分隔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肝上间隙又被肝镰状韧带分成左、右间隙,肝下间隙被肝圆韧带分成右下和左下间隙。左肝下间隙又被肝胃韧带和胃分为左前下间隙和左后下间隙。肝左后下间隙即为网膜囊。由于肝左叶很小,左肝下前间隙与左肝上间隙实际上相连而成为一个左膈下间隙。此外,在冠状韧带两层之间,存在着一个腹膜外间隙。脓液积聚在一侧或两侧的膈肌下与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通称为膈下脓肿(subphrenic ab-scess)。膈下脓肿可发生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间隙。
脓液积聚在一侧或双侧膈肌下与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通称膈下脓肿(subphrenic abscess)。可发生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