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血吸虫病(pulmonary schistosomiasis)是由于血吸虫的童虫、成虫在肺内移行、发育、寄生,或其虫卵在肺组织内沉着,引起的以肺内
炎症、
脓肿、肉芽肿、假结核等为主要表现的病变,也是最常见的异位
血吸虫病。临床上除一般
血吸虫病症状外,常表现为
发热、
咳嗽、咳痰、
咯血、
胸痛或
哮喘等呼吸道症状。
肺血吸虫病(pulmonary schistosomiasis)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是最主要的异位血吸虫病,约50%~70%的血吸虫病患者有肺部受损症状。血吸虫的虫卵、童虫甚或成虫移行,通过肺组织时引起点状出血、炎症细胞浸润,致肺内出现血吸虫性炎症、小脓肿、肉芽肿及条索网状等改变。临床上常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或哮喘等症状。
血吸虫病是全球第二大寄生虫病,全球至少有76个国家发现有血吸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我国主要是日本血吸虫,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流行区,特别是夏秋季节,若血吸虫病人或病畜的新鲜粪入水,血吸虫卵就可在1~2天内孵化出毛蚴。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后,1条毛蚴通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最终释放出尾蚴数万条甚至十万条。作为感染期的尾蚴可在几秒钟至数分钟侵入宿主皮肤。在皮下组织停留数小时后,变为童虫,再经小血管或淋巴管,通过血循环到达门脉一肠系膜静脉系统寄生;1个月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
肺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虫卵或童虫移行到肺部时,引起肺毛血管破坏、出血和炎症,同时其代谢产物也可引起超敏反应,导致过敏性肺泡炎;
②虫卵经门脉侧支进入肺循环导致肺动脉炎,血管周围围绕富含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的肉芽组织,约5%的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③抗血吸虫治疗后虫卵大量移行于肺。
血吸虫病在肺部的基本病变除童虫在肺内移行所引起的血管炎外,还有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虫卵结节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由成熟活虫卵引起,结节中央为虫卵,周围为嗜酸粒细胞包绕,聚积大量嗜酸粒细胞,并有坏死,称为嗜酸性脓肿,脓肿周围有新生肉芽组织与各种细胞浸润,形成急性虫卵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10天左右,卵内毛蚴死亡,虫卵破裂或钙化,围绕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假结核结节,以后肉芽组织长入结节内部,并逐渐被类上皮细胞所代替,形成慢性虫卵结节,最后结节发生纤维化。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流行地区疫水接触史。
(2)临床表现大多较轻微,轻度咳嗽、痰少。
(3)急性大量感染后1~2周可出现畏寒、发热、咳嗽、胸痛、喘鸣、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呖 困难、发绀。
(二)查体要点
肺部体征不明显,可闻及干、湿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