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白色或淡红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可溶于甘油、乙醇。作用于组织局部对神经末稍有麻醉作用,故可止痒、止痛;作用于物体,能使菌体蛋白发生变性而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1%以上浓度能杀灭一般细菌,但对芽孢、病毒的效果差。不受脓液及其他有机物的影响。
1.低浓度时用于皮肤止痛、止痒。 2.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治疗。 3.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脚癣,汗疱症(汗疱疹)等。 4.用于雀斑、黄褐斑的脱色治疗;5.用于器械和房屋消毒。
1.鼓膜穿孔、化脓者禁用本品。 2.本品忌用于膀胱镜等的消毒。
本品高浓度溶液(20%以上)有腐蚀作用,可使局部组织发生皮炎和坏死。
1.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高浓度有腐蚀作用,因此使用本品进行脱色治疗时,应小心涂点于患处,待局部皮肤变白时立即涂丙二醇中和。 2.本品对组织的穿透力强,长期或大面积应用可经皮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 3.本品毒性大,不宜用作食物或食具的消毒。 4.多次使用可使织物变黄、橡胶制品变脆、油漆剥蚀等。 5.本品呈酸性,浸泡器械时应加入碳酸氢钠与甘油,以防器械生锈。
1.止痛、止痒:1%水溶液或2%软膏涂擦于皮肤;2.中耳炎及外耳道炎:1%v2%甘油溶液滴耳,可有消炎、止痛作用。 3.皮肤消毒:10%水溶液涂拭阑尾残端,烧灼、消毒小的溃疡面。 4.皮肤真菌感染:手、足癣,汗疱疹等用5%v10%酊剂局部涂擦。 5.脱色治疗:雀斑、黄褐斑等可用95%苯酚溶液局部点拭。 6.物品消毒:用3%v5%水溶液浸泡器械,或喷洒房屋,或擦拭墙面等。
1.本品与水合氯醛、樟脑、薄荷脑、冰片、雷琐辛、麝香草酚共研即软化或液化,所形成的混合物可减少苯酚的刺激性。 2.本品遇碘、溴即生成沉淀,遇碱式醋酸铝溶液即发生白色沉淀,如溶液中含甘油,则可阻止沉淀发生。
本药对神经末稍有麻醉作用,故有止痒、镇痛作用,是皮肤科传统的止痒、镇痛药物。在阑尾手术中用于烧灼阑尾残端,可有效的预防阑尾残端瘘,防止腹腔感染。治疗中耳炎和外耳道炎亦十分有效,但多用可使鼓膜增厚,致使听力下降,应适时停药。本品溶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时应严格施药浓度和作用面积。
| 乳腺癌 |痔 |梅克尔憩室 |扁平苔藓 |急性阑尾炎 |化学烧伤 |痈 |肾结核 |老年挛缩 |牙源性角化囊肿 |面部疖痈 |寻常疣 |白癜风 |单纯性雀斑样痣 |输尿管异位开口 |荨麻疹 |小儿腹股沟斜疝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 |急性女阴溃疡 |布氏杆菌红斑 |茶毛虫皮炎 |麦收皮炎 |细菌性角膜炎 |丘疹性荨麻疹 |胸腺瘤 |桑毛虫皮炎 |稻农皮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女性尿瘘 |单纯性雀斑样痣 |毛囊脓疱病 |疣状皮肤结核 |眼眶皮样囊肿 |传染性软疣 |骨巨细胞瘤 |疣状皮肤结核 |汗疱疹 |黄褐斑 |脚癣 |雀斑 |手癣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