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高压性肠病 ( portal hypertensive colopathy )
别名: 门脉高压性肠病
解释 收起

概述:近几年来,门脉高压性胃病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关门脉高压性肠病的报道逐渐增多。长期门脉高压症(PHT)可引起胃肠道包括胃、小肠和结肠的病变,其中由PHT造成结肠黏膜的损害,已作为一个独立疾病。门脉高压性肠病(portal hypertensive colopathy,PHC)是1991年由Kozarek提出,指在PHT基础上发生的肠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血流量增加,动静脉短路,以及毛细血管内皮和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其临床表现除PHT的表现如 食管静脉曲张、 脾大、 腹水形成及 消化道出血外,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充血、 水肿、糜烂及溃疡,有时可见 蜘蛛痣样小动脉扩张,具有上述改变者称PHC。它是PHT病人发生急性或慢性 下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原因。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