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 glaucomatocycliticcrisis )
别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综合症;波-施二氏综合征;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综合征;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青睫综合征
解释 收起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glaucomatocycliticcrisis)简称青睫综合征,1948年,Posner和Schlossman首次详细全面地报告了本病,故又称为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PSS)。青睫综合征属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多见于20~50岁的年龄组,60岁以上者罕见。男性多于女性。青睫综合征病因目前仍不明确,关于青睫综合征患者眼压升高的原因,由房水动力学研究及临床观察证明与房水生成增加合并房水流畅系数降低有关。前者可能是由于发作时房水中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浓度增加,特别是PGE明显增加导致葡萄膜血管扩张,血一房水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因超滤过和扩散(非分泌部分)所产生的房水也随之增加,后者可以PG明显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来解释,从而使小梁网失去正常调节,导致房水流畅系数降低,眼压升高。还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房水中的炎性细胞、蛋白、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有关。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青睫综合征的特点是单眼反复发作的轻度的睫状体炎,伴眼压增高。发作时可有视物模糊、虹视、眼胀,但症状、体征较轻。眼压升高与自觉症状不成正比例。此病常为单侧眼受累,且恒为同一眼发病。少数病例系双眼发病,但绝不同时发病。
    2.眼部检查
    视力一般正常,如果眼压较高时,可能由干角膜上皮水肿,发生轻度视物模糊。发病时一般患眼一般不充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段呈轻度睫状体炎表现。发作后3日内出现角膜后沉着物(KP)。这种KP的特点是细小、孤立、无色素、圆形、呈羊脂状、多位于角膜的下1/3部位,眼压恢复正常后数天至1个月内KP消失,但亦有随眼压波动重新出现或者在高眼压时不出现角膜后沉着物者。发作期间患侧眼瞳孔正常或轻度散大。虽然反复发作,但绝对没有虹膜前、后粘连形成,部分病例可有虹膜异色。大多数患者虽然反复发作,但不出现视盘凹陷萎缩和永久性视功能的损害。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glaucomatocyclitic crisis)简称青睫综合征,好发于中年男性,单眼发病。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预后评价 展开
12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3 最新进展 展开
14 诊断标准 展开
15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6 诊断依据 展开
17 相关课件 展开
18 相关药品 展开
19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