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筛选检查
(1)快速连续静脉肾盂造影(IVP):在注射造影剂后1,2,3,5,10,15min摄片,了解双肾大小、肾脏显影及排泄情况。阳性标准是:
①缺血侧肾脏长径缩短1v1.5cm以上(正常小儿左肾稍大于右肾0.8cm);
②患肾肾盂肾盏显影延迟,不显影和(或)显影浓度降低;
③后期造影剂排泄延迟。此法在小儿的符合率为42%v65%,假阴性者多为双
肾动脉狭窄或肾动脉分支狭窄。检查时还可静脉注射利尿剂,可使健侧肾盂造影剂迅速—洗脱―,患肾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少,造影剂排出缓慢,从而扩大了两肾排泄造影剂的差别,有利于提高RVH的诊断。
(2)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可通过二维超声图像了解双肾大小有无差异,如一侧
肾动脉狭窄,患肾比健侧明显缩小。又可通过多普勒
超声检查探查双肾动脉直径、血流量及流速,了解有无肾动脉主干狭窄,为一种快速、无创、重复性好的筛选检查。
(3)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初步了解双侧肾的血流灌注、分泌和排泄功能。近年来应用
99m锝二巯基丁二酸(
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可更全面地反映两侧肾的大小、肾灌注高峰出现时间、肾功能及两肾间差异程度,还可做ACEI抑制试验以增强健肾和患肾对示踪剂在双肾的灌注、分泌和排泄的差异程度,提高了该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①外周血浆
肾素活性(PRA)测定:肾素分泌有昼夜节律性,PRA活性上午8时许最低,中午至晚上8时分泌量最高,PRA与
高血压程度不呈简单的平行关系。由于RVH存在的时间、单侧或双侧及严重程度的不同,PRA值的变化很大。患者的PRA可显著增高,少数正常或降低。此外,其测定又受钠摄入、体位、年龄及所用降压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在停用降压和利尿药2周后检测,而停用降压利尿药有发生
高血压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又因小儿
原发性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PRA亦可升高,故对RVH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差。
②血管紧张素抑制试验:比较方便的是采用口服卡托普利(captopril),通过口服卡托普利,可阻断AT?生成,通过负反馈效应使肾素分泌显著增多,以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试验前后PRA的变化。方法:试验前2周停服利尿、降压药,给普食,患儿取平卧位,卡托普利(开博通)按0.7mg/kg加水20ml口服(服药后盛药容器需以温开水冲洗,再次服下),在服药前30min及服药后1h采血测PRA及
血压,阳性结果是:
A.舒张压下降?15%。
B.血PRA用药前>5ngAI/(ml·h),用药后>10ngAI/(ml·h),用药后比用药前PRA之差>4ngAI/(ml·h)。
用卡托普利后,AT?生成减少,钠潴留反馈抑制肾素分泌解除,肾素分泌增加。此试验观察用药后PRA上升幅度比
血压下降更有诊断意义。阳性结果提示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此试验有严格的术前准备和要求才能取得可靠数据,临床上不很适用。
2.确诊检查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此为一项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的X线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应用数字式视频影像处理系统,在一张血管造影片中,减去一张尿路平片的骨骼、软组织等阴影。由于消除了其他组织阴影,只剩下惟一的肾动脉图像,使肾动脉显影的清晰度明显提高,可辨认到肾实质内直径<1mm大小的血管。
(2)肾动脉造影:对筛选试验阳性或筛选试验阴性而仍高度怀疑RVH者可作此项检查。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做血管造影,可较好显示包括了弓状动脉在内的肾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部位、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为确诊RVH的可靠方法。据此可确定手术治疗方式,估计手术疗效。必要时于造影同时还可施行腔内血管扩张术(PTA)治疗,幼年儿童因血管细小,且又不合作,有时需在静脉麻醉辅助下施行,有一定的危险性。此项检查前有如伤口
出血、血管栓塞和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故应慎重选择病例,术前需作好充分准备。如造影前,应控制
高血压,以防伤口
出血,造影后立即静注20%甘露醇20v40ml,继予补液,以减少
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管栓塞的并发症。
(3)磁共振血管成像(mag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可靠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RVH诊断的准确性可与DSA相同或更完美,因为它是三维空间肾动脉的血管像,可清晰显示肾动脉在主动脉开口处的情况。同时它可以避免由肾动脉造影可能引起的碘过敏、
出血、
血栓形成等危险和并发症。适用于对血管造影剂过敏,心、肾功能不全或有
出血素质者。但对幼年儿童来说,成像时要求屏气20v30s,尚难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