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一般处理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即使无急性
风湿热征象亦应卧床休息、镇静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等。避免强光、嘈杂等刺激;床垫床围宜柔软,以免四肢因
不自主运动而受伤;饮食以富营养及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有吞咽困难者给以鼻饲。
2.病因治疗 首先应防治
风湿热。
风湿热确诊后应给予
青霉素治疗,一般用
普鲁卡因青霉素肌内注射,40万v80万U,1v2次/d,2周为一个疗程,亦有主张长期应用
青霉素以预防
风湿热的发生。
青霉素过敏者,可予口服
红霉素或
四环素。此外需同时服用
水杨酸钠1.0g,4次/d,或
阿司匹林0.5v1.0g,4次/d。小儿按0.1g/(kg·d)计算,分次服用,于症状控制后减半用药。治疗维持6v12周。
风湿热症状明显者,可加用
泼尼松或
泼尼松龙,10v30mg/d,分3v4次口服,以后逐渐减量,总疗程需2v3个月。可防止或减少复发,并控制发生
心肌炎和心瓣膜病。为了预防链球菌
感染,有报道建议连续预防性每天口服
青霉素,直至约20岁。
3.对症治疗 舞蹈症状可选用
地西泮5mg,
硝西泮7.5mg,
丁苯那嗪(tetrabenazine)25mg;泰必利50v100mg或
氯丙嗪12.5v25mg;以及
氟哌啶醇0.5v1mg,均2v3次/d口服。后三种药需注意锥体外系副反应,故在用药中应严密观察。个别患儿应用
苯巴比妥后,可有更加兴奋与
不自主运动反而加剧的反常反应,应即改用其他药。有严重躁动不安者,可给
地西泮10mg,静脉徐缓注射,或用
氯丙嗪25mg肌内注射。上列各药的剂量,应视儿童年龄大小酌情增减,以达到安静为止。
部分患者舞蹈动作恢复后,经一定时日可复发,故应予定期随访观察。
(一)一般处理
轻症患者卧床休息即可,保持环境安静,降低室内亮度,避免刺激,防止外伤,适当配用镇静剂。
(二)病因治疗
确诊本病后,无论病症轻重,均应使用
青霉素或其他有效抗生素治疗,10~14天为一疗程。同时给予
水杨酸钠或
泼尼松(
泼尼松),症状消失后再逐渐减量至停药。
(三)对症治疗
舞蹈症状可用
地西泮2.5~5mg,或
硝西泮5.0~7.5mg,或
丁苯那嗪25mg,每日2~3次;泰必利5O~100mg或
氯丙嗪l2.5~25mg,每日2~3次;亦可用
氟哌啶醇0.5~lmg,每日2~3次。后3种药物需注意观察是否诱发锥体外系副作用。部分患者舞蹈样运动恢复后,经一定时日还可复发,应定期随访至20岁以后,复发者需再行治疗 。
1.对症治疗对舞蹈症状可用
青霉素80万U 肌注,2次/日,1~ 2周为一疗程。以后可给予长效
青霉素120万u 肌注, 每月1次。如果不能使用
青霉素,可改用其他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类。
3.免疫疗法鉴于患儿患病期间体内有抗神经元抗体, 故理论上免疫治疗可能有效。可应用糖皮质激素, 也有报道用
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本病, 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