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1.发病部位 化脓性损害以胃远端1/2为常见,亦可遍及全胃,但很少超过幽门或贲门。病变部位主要在黏膜下层,并向黏膜及浆膜侧扩散,有时可出现
穿孔。
2.病理改变 根据病变范围有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
(1)弥漫型:临床多见。胃壁暗红色,呈弥漫性增厚,挤压胃壁时可见脓液流出。但很少超过贲门或幽门,严重者可出现胃腔扩张、胃壁
穿孔等。
(2)局限型:多在胃窦部形成局限性
脓肿。肉眼观察,可见胃黏膜充血,可有糜烂、溃疡、坏死及
出血。显微镜下可见黏膜下层及肌层间质中血管充血,胃壁布满纤维性网眼结构,其中含有脓液,并有大量白细胞浸润。
【病因】
病因:化脓性
胃炎是因为化脓菌侵犯胃壁所致。约70%的病原菌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及大肠埃希杆菌。细菌侵入胃壁的途径可由:
3.在患胆囊炎、
腹膜炎时,致病菌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胃壁。
饮酒、
营养不良、年耉体弱、低胃酸或无胃酸,常为此病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