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在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断方面,主要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临床症状)来进行诊断,国内外学者均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来对多发性抽动症进行诊断,并且必须排除风湿性舞蹈病、
肝豆状核变性、
癫痫肌阵挛性发作、药源性不自主抽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
通常推荐多发性抽动症—必需诊断标准(essential diagnostic criteria)―包括:21岁以前发病,多发性不自主的运动性抽动,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有一加重或减轻的病程,新的症状逐渐代替旧的症状,抽动缺乏其他医学解释和病程超过1年。发声性抽动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是必需的,但需要强调的是,本病的诊断标准中秽语不是必需的,因为秽语只发生在少数多发性抽动症病例中。通常来讲,凡病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性抽动,加上一个或一个以上发声性抽动,病程超过1年者,即可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其中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有一年病程限定,这是人为规定的。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中有关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作为本病的诊断标准。其实,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有关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中所提到的诊断标准是类同的。目前我国学者多倾向于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或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中的诊断标准作为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
1.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研究用诊断标准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发表了有关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为:
(1)多种运动性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两者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
(2)抽动一天发作多次,几乎天天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3)18岁以前起病。
2.。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诊断标准 1995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发表了有关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为:
(1)起病于21岁之前,大多数在2v15岁。
(2)主要表现为多种抽动动作和一种或多种不自主发声,两者出现于病程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同时存在。
(3)抽动症状一天反复出现多次,几乎天天如此,但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并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病程至少持续1年,且在同一年之间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4)不自主抽动或发声,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3.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 1994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发表了有关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为:
(1)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有时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出现。所指的抽动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性的、非节律性、刻板的动作或发声。
(2)抽动每天发作多次,通常为一阵阵发作,病情持续或间断发作已超过1年,其于抽动间歇期连续不超过3个月。
(3)上述症状引起明显的不安,显著地影响社交、就业和其他重要领域的活动。
(4)发病于18岁前。
(5)上述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
病毒感染后脑炎)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