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原名
白血病前期,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产生损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有
贫血,有时
感染或
出血,部分病例有肝脾肿大。血象示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何一或二系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三系或二系血细胞有显著的病态造血,病程稍长,如不死于
感染或
出血,多演变为
白血病或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并在生物学上和临床上均表现出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由于凋亡增加而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和无效造血、骨髓病态造血并且具有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的特征。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许多患者还伴有感染、出血。
MDS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整体人群的发病率是4/100000。MDS可是原发的,即原因不明;或曾有化学致癌物质、烷化剂治疗或放射线接触史,即继发性。在全部急性白血病病例中,仅少数患者临床能观察到明确的MDS过程。约50%MDS患者可见到特殊的染色体异常。MDS患者的进展方式及其是否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内被激活的癌基因类型和数量。目前认为本病是发生在较早期造血干细胞,受到损害后出现克隆性变异的结果。MDS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对TNF-α,TGFβ,IFNγ和抗Fas抗体等介导的凋亡阈值下调,并且对造血干生长因子的反应性降低,当基因损伤(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基因突变如ras、FLT3、FMS和p53等)累及到一定程度时,早期惰性的凋亡前MDS就会转变成进展性的MDS。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显带分析和G6PD同功酶研究,提示MDS系由一个干细胞演变而来,故为克隆性疾病。
小儿MDS罕见,占血液恶性疾病不足4%~9%,主要和环境毒素(苯和其他有机溶剂)、肿瘤治疗史(特别是放疗、烷化剂以及鬼臼毒素应用)及遗传因素(Fanconi贫血、I型神经纤维瘤和Schwachman—Diamond综合征)有关,大约三分之一患儿有基因异常。
自1982年以来,广泛采用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英法美(FAB)分类系统,分5个亚型,即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R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 with excess blasts,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hroni。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要求病态造血累计两系以上,有助于预测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表10—
14)。
最近,WHO提出了新的MDS分型,保留了FAB的RA、RAS、RAEB,将CMML归为MDS/MPD(骨髓增殖性疾病),RAEB-t归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并且将RA或RAS中有2系或3系增生异常者,单独列为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异常(refractory cvtopenia wilhmuhilineage dysplasia,RCMD),将伴5q的RA单独列为5q综合征;还新增加了MDS未能分类(uMDS)(表10-15)。不过,WHO的分型尚未获得广泛的认同。
小儿 MDS与儿童型的MPD之间常存在重叠现象,根据现行成人标准,往往很难分类。现今有两种分类法,其一,小儿WHO分类,可分为三组:
①原发或继发性MDS,类似成人型MDS,主要分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AEB和RAEB-t,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代替RA的理由就在于贫血不是MDS必备条件,仅50%的病例有此表现,且并不比中性粒细胞减、血小板减少和大红细胞血症发生频率高。
②幼年粒单细胞白血病(iuvenile myel0monocytic leukemia,JMML),以前曾称为CMML或幼年慢性髓细胞白血病[juvenile chronic myel0id leukemia(JCML),Phl染色体阴性。
③髓系白血病-唐氏综合征(myeloid leukemi of Down syndrome,ML-DS),因其有独特的特征而划归一类。其二,CCC(category,cytologY and cvtogenetics,CCC system)系统,即依据病史种类、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分类,因为太细化且忽略了部分MPD,所以难以实际应用。小儿与成人MDS发病分布比较见表10-16。
诊断思路
小儿MDS的发病率较成人为低;作为诊断依据的病态造血表现在儿童病例中不明显;小儿病例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速度较快;小儿MDS中的多数属于伴RAEB、RAEB-t和JMML等高危型;与儿童型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之间常存在重叠现象,从而给鉴别带来困难。因此,低的发病率,明确诊断标准的缺乏,至今尚无小儿MDS的公认分类,加上其临床表现及临床经过的异质性,致使小儿MDS的诊断常比较困难。
(一)病史要点
MDS/AML的家族史;化疗或放射线暴露史;反复的感染或出血/青紫。MDS的初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与一种或几种血细胞减少有关,贫血约见于45%~93%病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约见于24%~39% 病例,血小板减少约见于28%~45%病例。大多数患者有头昏、乏力、上腹不适和骨关节痛。多数以贫血起病,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持续数月至数年。约40%病例病程中伴出血倾向,程度轻重不一, 表现有皮肤瘀点、牙龈出血及鼻出血,重者可有消化道或脑出血。出血与血小板减低有关,一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亦有缺陷。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有发热,发热与感染相关,热型不定,呼吸道感染最多,其余有败血症、肛周、会阴部感染。在未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病例中,感染和(或)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二)查体要点
苍白、感染、瘀斑、肝脾可有中或轻度肿大,1/3病例有淋巴结肿大,为无痛性。个别患者有胸骨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