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复温,喂养,预防及(或)治疗
感染为处理原则,此外还应积极处理潜在疾病。
1.复温 处理低体温最主要是复温,一般都主张逐渐复温,体温愈低,复温愈应谨慎。复温过快对已受冷应激损害的新生儿有害,可造成
休克、
抽搐或呼吸暂停,这些可能是由于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不足、缺氧和脑缺血所致。慢复温即置患儿于一温暖的室内,并以温毛毯或小被包裹,一般用于轻度的低体温。并可望于12v24h内恢复到正常体温。但对重度低温者,其棕色脂肪及糖原耗竭,慢复温常无效。目前多主张外加温,进行主动复温,以减少低温对机体的损害。
(1)外加温的方法:是对低体温患儿的体表供给外来热源。
①温毛毯包裹。
②电热毛毯:设伺服控制或手控在38v40?。
③温水浴:浸于40?温水,10v15min,1v2次/d。
④培养箱或辐射加热器:轻症常用方法是,先将患儿放入26v28?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30v32?;或外热源温度较患儿
皮肤温度稍高(一般1?),以后每2v3小时向上调节,直到患儿
皮肤温度在中性温度范围,核心体温可能于12v24h内恢复正常。
⑤微波器复温:人体经短时间的微波辐射后产生的热效应,能穿透入人体内3v5cm,体温上升较快,平均6v7min可上升1?,但应注意防止烧伤及其他微波辐射的损害;照射时应用细钢丝网遮盖眼及睾丸,操作应小心以免患儿受微波损害。
(2)内复温或主动中心复温:是指输送热源进入体内首先提高核心温度。在成人及儿童意外低温时曾用温盐水灌肠或胃灌洗;静脉输注温化液体(37?);温化
腹膜透析(透析液加温至43?),以及体外血液温化复温。
2.喂养与
液体疗法 在复温过程中应补充热量,限制液体入量,纠正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复温加速组织代谢过程,增加
葡萄糖代谢需求。由于糖原储备于冷应激时已耗竭,故易于发生
低血糖。能量的供应于复温开始时即应给予,但因为低体温及循环紊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管反流、
气管内吸入及呼吸紊乱可能发生。低温时不给口服任何液体而代以静脉输注10%
葡萄糖液或1/5张的液体60v80ml/(kg·d)。新生儿低温时
葡萄糖耐量降低,
葡萄糖静注速度以不超过6mg/(kg·min)为宜。当体温上升到正常后开始喂养,开始时每天供应50 kcal/kg的基础热量,60v80ml/kg总液量。以后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增加到正常需要量。复温后,如少尿无好转,液体总量应限制。代谢性酸中毒可用
碳酸氢钠纠正,按公式:总NaHC0
3(mmol)=0.3×BE×kg体重,一般先以半量静滴,速度为1mmol/min,余量在2v3h内输入。
3.控制
感染
感染可能是低温的诱因,也可能是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可能不明显。每个低温的患儿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或预防
感染,药物选择应按不同的病原菌而定,在血培养报告前一般先用
氨苄西林(氨苄
青霉素)150v200mg/(kg·d)及
庆大霉素4v6mg/(kg·d)或
阿米卡星(丁胺
卡那霉素)10v15mg/(kg·d)。如果尿排出量于复温后不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应慎用,剂量应减小,并应监测血药浓度。
4.
心血管系统的支持 新生儿硬肿时心肌酶谱均增加,EKG异制;低温时脉冲多普勒
超声检查示肺血管压力或阻力增高,LA/AO(左房/主动脉根部)比率较正常增高,于复温时LA/AO比率更显增加,所有这些提示低温新生儿心肌受损,
心功能不全,血浆容量增加。复温时限制液量,使用利尿药,甚至用正性肌力药物是合理的。
多巴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选择性扩张肾血管,其剂量为5v10mg加于10%
葡萄糖溶液中静滴,速度为5v10µg/(kg·min)。东莨若碱0.1v0.2mg/(kg·d)常用以改进微循环,严重病例于需要时可另静推一次。利尿药应给予,以增加尿量,减低高容量血症,一般常用
呋塞米(速尿)0.5v1mg/kg,1次/d。
5.肺
出血的治疗 肺
出血的机制尚不清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中等度或重度低温的病例可试用
肝素治疗.其应用指征是:
(1)末梢循环不良,收缩压?5.3kPa(40mmHg)。
(2)血膜片中见到红细胞变形或红细胞碎片。
(3)血小板?6×10
9/L,
纤维蛋白原?1.5g/L,FDP?10µg/ml。开始剂量为0.5v1mg/kg静推,以后每6v8小时静滴,0.5mg/kg一次。当病情显著好转或PT及CT转正常,可改为8v12小时1次或停用。当
肝素化时,应及时(常于第2次
肝素用后)输新鲜血5v10ml/kg以补充凝血因子,并备好
硫酸鱼精蛋白以防急需。如大量肺
出血发生,药物治疗难以收效,可试用人工呼吸机治疗,部分患儿可获存活。
6.其他治疗
甲状腺素可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甲状腺粉口服曾用于治疗本病,并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尚需进一步观察。剂量为4v6mg/(kg·d)(相当于左
甲状腺素钠6v10µg/(kg·d)。
如低体温只是新生儿某些疾病的一个表现,则应在合理的环境温度和充分保温条件下,以治疗原发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