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neonatal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
别名: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of newborn;新生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解释 收起

概述: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许多疾病严重阶段的并发症,其特点是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过程加速,微循环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导致血管内广泛微 血栓形成,由于凝血因子被消耗,发生广泛 出血。由于广泛形成微循环内微血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影响重要脏器功能,以至发生器质性变化。     新生儿由于易患严重疾病,DIC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广泛 皮肤、黏膜及内脏 出血、 血压下降、 休克及栓塞症状。DIC发生于许多疾病的病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小儿。DIC常是疾病晚期表现,一旦发生DIC,则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病因是治疗DIC重要措施。
    发生于新生儿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即为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特点是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系统被激活,微循环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而形成微血栓,随后由于凝血因素的消耗以及纤维溶解系统的激活而导致广泛的出血、休克、栓塞溶血、贫血,同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的形成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新生儿DIC的常见病因有感染、缺氧、酸中毒、硬肿症、溶血以及产科因素等。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