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系血小板减少引起的 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或内脏 出血。分为原发性或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临床表现: 1.急性型 多见于婴幼儿,多有病毒感染史,潜伏期2~21天。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广泛的瘀点、皮肤和黏膜可见散在瘀点和瘀斑,血疱和血肿少见。可累及内脏任何器官。有时可见外伤或小手术后创口出血不止。长期反复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脾脏轻度肿大。病情常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凝块退缩不良,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加,失血性贫血,抗血小板抗体可阳性。若伴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则有相应实验室指标改变。
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后】
相关课件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病毒性肝炎 | 溶血性贫血 | 溶血性贫血 | 败血症 | 脑出血 | 淋巴瘤 | 白血病 | 出血 | 发热 | 麻疹
| 冻干人血浆 |风轮止血片 |泼尼松龙琥珀酸钠 |酚磺乙胺 |卡络磺钠 |右旋糖酐70 |吡卡酯 |泼尼松龙 |泼尼松龙 |泼尼松龙 |茼茚二酮 |
| 抗血小板抗体 |凝血时间 |出血时间 |
| 鼻出血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皮肤黏膜出血 |眶周瘀斑 |流鼻血 |碰撞后皮肤容易青紫 |皮肤出血斑 |皮肤出血点 |皮肤青紫色改变 |皮肤瘀斑 |皮肤紫癜 |贫血 |血疱 |血象异常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寿命缩短 |紫斑 |紫癜 |紫绀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