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 ( astrocytoma;astrocyfoma )
别名: 星形细胞瘤;astrocytic glioma;astroma;星细胞瘤
解释 收起

概述:星形细胞 肿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组成的 肿瘤,是最常见的 神经上皮性肿瘤。 星形细胞瘤相当于Kernohan分级中除毛细胞型 星形细胞瘤外的?级与?级,在ST Anne-Mayo分级中为1级与2级。 星形细胞瘤为浸润性生长 肿瘤,多数 肿瘤切除后有复发可能,且复发后 肿瘤可演变成间 变性 星形细胞瘤或 多形性胶母细胞瘤。间 变性 星形细胞瘤又称为恶性 星形细胞瘤, 肿瘤细胞间变程度在 星形细胞瘤与 多形性胶母细胞瘤之间。     毛细胞型 星形细胞瘤由平行排列的伸长的双极细胞构成,瘤细胞内含成束的胶质纤维。 肿瘤好发于儿童,主要可见于脑室周围、下丘脑、视交叉与视神经、小脑和脑干。过去认为此型 肿瘤组织学属良性,近来发现少数 肿瘤可恶性变(称间 变性毛细胞型 星形细胞瘤)。WHO(1999)分类把其归在?级内。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毛细胞型 星形细胞瘤17号染色体长臂(17q)上有等位基因杂合子的丢失,其中包括 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基因的丢失。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有伴发毛细胞型 星形细胞瘤的倾向。
    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胶质瘤,约占胶质瘤的20%~50%,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在30~40岁。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幕下。发生于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和颞叶,顶叶次之,枕叶较少见,可累及两个以上脑叶。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三脑室旁;幕下者则多位于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部和脑干。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2000年分类标准,星形细胞瘤分为
    Ⅰ~
    Ⅳ级,只有
    Ⅰ级,如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呈局限性生长,为良性肿瘤。星形细胞瘤是胶质瘤中最常见者,WHO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
    Ⅰ~
    Ⅳ级:
    Ⅰ级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Ⅱ级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纤维型、原浆型、肥胖细胞型);
    Ⅲ级为间变(恶)性星形细胞瘤(AA);
    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或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随着级别升高而恶性程度增加。良性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2年,有的可达10年。与此相反,胶质母细胞瘤为高度恶性的肿瘤,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50%~60%在3个月内,70%~80%在半年以内。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偶然也有病程较长者,这可能是肿瘤以较良性的类型开始,后来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
    (1)病理:星形细胞瘤有四种病理形态,即原浆型、纤维型、肥胖细胞型及混合型。
    1)原浆型星形细胞瘤:为最少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见于大脑,多位于额叶。部位表浅,主要侵犯大脑皮质,使受累脑回增宽、柔软、变平为其特点。肿瘤呈灰红色,切面呈半透明均匀胶胨样。深部侵入白质,边界不清。常有变性,形成囊肿,囊肿的大小、数目不定,周围为瘤组织。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具有原浆型星形细胞特征,形态和分布一致。间质嗜伊红染色,状如蛛网,无胶质纤维。
    2)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常见,见于中枢神经的任何部位及各年龄组病人。在成人中多见于大脑半球;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多见于小脑、脑干与丘脑。肿瘤质地坚韧,有时如橡皮。弥漫型肿瘤切面呈白色,与四周脑组织不易区别。临近皮质可被肿瘤浸润,色泽深灰,与白质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肿形成,大小数目不定。局灶型肿瘤边界光整,主要见于小脑,常有巨大囊肿形成,使肿瘤偏于一侧。光镜下纤维型星形细胞瘤突出的特点为肿瘤内富含神经胶质纤维。肿瘤细胞类似白质内的纤维型星形细胞,细胞小,数量丰富,呈卵圆形。肿瘤细胞分化好,核质比接近正常,无核分裂与异形。瘤内出血罕见。
    3)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成人大脑半球,占成人大脑半球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的5%~10%。这类肿瘤生长较快,呈灰红色,质地软,结节状。光镜下见典型的肥胖细胞,体积肥大,呈球状或多角形,胞质均匀透明,突起短而粗。瘤细胞核小,偏于一侧。瘤细胞分布致密,有时排列于血管周围形成假菊花样。神经胶质纤维局限于细胞体周围。
    4)混合型星形细胞瘤:此型亦较常见,为上述多种类型瘤细胞的混合体。
    5)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其肿瘤细胞间变程度在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母细胞瘤之间。好发于中年,35~60岁多见,以男性稍多见,男女比为1.22:1。病灶多发生于大脑半球,额叶居多,占40%,其次为颞叶(35%)、顶叶(17%)。视神经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罕见。大体标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质地较软,与周围脑组织有一定的边界。光镜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同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母细胞瘤不同,但有时较难区分。与星形细胞瘤不同,肿瘤细胞丰富,形态多样,细胞核呈多形性,核分裂象较多见,核质比增大。肿瘤细胞可向皮质浸润生长,形成围绕神经元周的“卫星现象”。神经胶质纤维较星形细胞瘤少见,肿瘤内可见少量钙化。有时瘤内可见增生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所谓的“间变性胶质纤维瘤”。肿瘤无坏死或血管增生现象,此可与多形性胶母细胞瘤相鉴别。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学诊断有时需对整个肿瘤标本进行观察,仅对部分肿瘤,尤其是活检组织进行观察时,诊断可能有误差。

    星形细胞瘤(astrocyfoma)是最常见的胶质瘤,约占胶质瘤总数的1/3。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在小脑幕上者约占3/4,幕下者约占1/4。在成人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在儿童则多发生于小脑。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症状 展开
18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