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 对于本病的辨证分型,目前临床尚缺乏统一标准,文献报道颇不一致。临床大体可分为肝胆郁结、肝胆湿热、热毒内结等3型。
(1)肝胆郁结:胆腑不利,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发病。常见于急性
水肿型
胰腺炎早期。证见
腹痛时作,痛连胸胁,腹胀呕恶,口苦纳呆,苔薄脉弦。治则:疏肝利胆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香附、
黄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2)肝胆湿热: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蕴结不散,熏蒸肝胆而发病。证见
腹痛
发热、
黄疸、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方选大柴胡汤,常用药物有:柴胡、
大黄、
黄芩、山栀、半夏、蒲公英、川朴等。
(3)热毒内结:肝胆湿热不散,热从火化,火毒内生,即可腐肉成脓,又可耗气动血、甚至阴阳离决。
证见高热不退,
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口干唇燥,面目红赤,或全身深黄,大
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燥黄或灰黑,脉细数。热入营血者可见
皮肤瘀斑,齿龈
出血等。热陷心包者可见神志
昏迷,或谵妄狂躁。伤阴损阳,阴阳离决者,可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治则: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常用药物有:黄连、
黄芩、生地、丹皮、山栀等。大
便秘结、
腹痛拒按者,可加大承气汤。热入营血者可加清营汤。热陷心包者,可加
安宫牛黄丸。亡阴亡阳者,可用参附汤、参脉散、独参汤等。
2.西医治疗 本病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对于急性
出血坏死型
胰腺炎,更应当配合抗
休克、抗
感染、对症、支持、手术等措施。
(1)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质,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需胃肠减压,中药可自胃管注入。
(2)
支持疗法:静脉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营养,对于提高本病疗效十分重要。
(3)抗生素的应用:主要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
感染。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4)抗
胰酶疗法:抑制
胰腺分泌等措施均可应用。
(5)手术治疗:对于本病手术时期及手术方式问题目前争论较多。目前的趋势是,在积极对症、
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病人的急性症状已缓解之后再采取延期手术,多在急性发作后7天左右进行。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经使用各种
支持疗法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胆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对于
胰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
胰腺引流、
胰腺切除等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