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性血管炎 ( 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 )
别名: 过敏性血管炎;allergic angiitis;arteriolitis allergica;hypersensitivity angiitis;localized visceral arteritis;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变应性小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超敏性血管炎;典型过敏性血管炎;高敏感性脉管炎;过敏性脉管炎;坏死性结节性皮炎;结节性真皮过敏疹;超敏反
解释 收起

概述:过敏性血管炎(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是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曾用名有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坏死性结节性皮炎、超敏性血管炎、结节性 真皮过敏疹、变应性小动脉炎和 变应性血管炎等。患者以 皮肤和偶尔其他器官受累为突出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大量嗜 中性粒细胞浸润。病情有自限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本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亦称典型过敏性血管炎,患者多为成年人,发病前常有外源性抗原所引起的 过敏反应,以 皮肤表现为主。后者则包括多种疾病: 过敏性紫癜、 荨麻疹血管炎、 血清病、混合型 冷球蛋白血症等。其过敏原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之分,也可能找不出明确的致敏原,发病年龄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常与狭义的即典型过敏性血管炎相似。     由于广义的过敏性血管炎均有其相应的名称,为避免混乱,目前文献所提到的过敏性血管炎(亦即本文所提的)一般是指狭义概念的血管炎,即典型过敏性血管炎。
    超敏性血管炎(hypersensitivity angiitis)又称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 vasculiti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累及皮肤的细小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后静脉),并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其核破碎为病理特征的血管炎病。常见致敏原为药物或化学品, 也可以是某些自身免疫病、淋巴增生性疾病或肿瘤、系统性血管炎或某种感染所致,所有这些原因致病,不仅皮疹形态和系统症状相似,其组织病理改变也相近似,发病机制主要与
    Ⅲ型变态反应有关。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