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好发于食管中、上段,且多在
气管分叉水平以上,病变范围多在距切齿2v13cm处,发生于下段者仅占12%。这可能与
气管分叉处
淋巴结密集且同食管相邻密切有关。
(1)溃疡型:最常见,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食管在结核菌
感染初期出现食管黏膜下层和浅肌层结核性肉芽肿(tuberculous granuloma),形成结核结节(tubercle)。随着病程进展,结节内出现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破溃,形成溃疡。通常溃疡表浅。呈淡灰色的脓性基底(greyish purulent base),边缘粗糙、不规则,仅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较严重的溃疡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常可穿透肌层,突破食管外膜后形成
食管穿孔,引起食管纵隔瘘或食管胸膜瘘。如侵及
气管,可形成食管
气管瘘;若累及主动脉弓,病人可因大
出血而死亡。
食管结核性溃疡常有自愈的倾向,在愈合过程中,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导致局部食管腔狭窄及管壁弹性降低,甚至因瘢痕牵拉形成食管中段牵引性憩室。
(2)增殖型:又可分为狭窄型和肉芽肿型2种。病变累及食管壁并使其成团块状增厚,主要以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呈大小不等的结节,位于黏膜深层及肌层内,黏膜完整。增生组织有时可呈假瘤样肿块(pseudotumor masses)突入食管腔,导致管腔狭窄。
(3)颗粒型:此型最少见,常发生于重症及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表现为食管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许多灰白色小结节,即大量的粟粒性肉芽肿(numerous miliary granulomas),有时也可形成溃疡。
2.病理过程
食管结核的病理进程大体分为4个步骤:
(1)当纵隔及食管旁
淋巴结结核肿大压迫食管时,病人开始出现
吞咽困难、吞咽痛及胸骨后
胸痛等症状。食管X线检查见食管有外压性改变,并可看到局部食管有肿块影。
(2)肿大的食管周围
淋巴结浸润渗出,与食管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或嵌入食管壁内。食管X线检查有可能发现食管有良性病变的征象。
(3)肿大的
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溃破后,可以在食管壁内形成
脓肿;也可以穿破食管的肌层和黏膜层,形成瘘管,向食管腔内引流;还可以同时侵犯食管和
气管,出现食管
气管瘘。
(4)食管肌层或黏膜下层结核干酪液化的坏死组织侵及食管黏膜,逐渐引起食管
痉挛、渗出、溃疡、增殖及瘢痕形成。食管X线检查可见食管腔充盈不规则、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度差等X线征象,酷似髓质型
食管癌的X线表现。
【病因】
病因:许多临床资料表明痰菌阳性的空洞型肺
结核病人中,很少并发
食管结核,即使大量结核菌经食管吞入到消化道,但食管的直接被接种却罕见。其原因可能与食管黏膜对于
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抵御能力有关,且食管呈垂直位走向,结核菌通过迅速,又有食物、唾液的不断冲刷,不易滞留于食管。此外,食管的黏膜由垂直走向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对结核菌侵袭的防御。
结核病是人体与
结核杆菌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在侵入人体的细菌多、细菌毒力大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致局部抵抗力下降时,才发生结核。
食管结核多是在病人原有疾病的基础上
感染
结核杆菌所致。易感因素包括:
2.免疫功能低下 如器官移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AID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