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有2/3的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症候群,但由于精神状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其轻重差异很大,有些妇女不需任何治疗,有些只需一般性治疗,就能使症状消失,少数妇女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才能控制症状。
1.精神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围绝经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绝经期妇女应了解围绝经期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应以积极的心态适应这一变化。可辅助使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药物,如
谷维素20mg口服,3次/d;
地西泮(安定)5mg睡前服用,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此外,还可以服用维生素B
6、
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及维生素A等。医生应与病人进行个别交谈,给病人以精神鼓励,解释科学道理,帮助病人解除疑虑,建立信心,促使健康的恢复,并建议病人采取以下措施延缓心理衰耉。
(1)科学地安排生活:保持生活规律化,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少食动物脂肪,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饮食无节,忌烟酒。为预防
骨质疏松,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量蛋白质和含钙食物。
(2)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坚持劳动可以防止
肌肉、组织、
关节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不间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科学文化新知识,使心胸开阔,防止大脑发生—废用性萎缩―。
(3)充实生活内容:如旅游、烹饪、种花、编织、跳舞等,以获得集体生活的友爱,精神上有所寄托。
(4)注意性格的陶冶:更年期易出现急躁、焦虑、忧郁、好激动等情绪,这些消极情绪有害于身心健康,要善于克制,并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善用宽容和忍耐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以保持心情舒畅及心理、精神上的平静状态,有利于顺利渡过围绝经期。
2.激素替代疗法(HRT) 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减少引起,HRT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临床医疗措施,在有适应证(需要用),而无禁忌证(可以用)的情况下应用,科学、合理、规范的用药并定期监测,HRT的有益作用将超过其潜在的害处。
(1)HRT
临床应用指南:HRT已在半个世纪的国内外
临床应用中获得较大进步。近年来,国际上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从
循证医学方面提出了一些结论性意见,丰富了人们对HRT的认识。2003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提出以下原则性建议:
①对HRT的共识:
A.HRT是针对与绝经相关健康问题的必要医疗措施。
B.绝经及相关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是应用HRT的首要适应证。
D.HRT不应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E.对于有完整子宫的妇女,在应用
雌激素时,应同时应用适量的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对于已切除子宫的妇女,则不必加用孕激素。
F.应用HRT时,应在综合考虑治疗目的和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最低有效剂量。
G.在出现绝经及相关症状后,即可应用HRT,根据激素异常的情况选择HRT方案。
H.当前的研究表明,应用HRT<4年相对安全,风险较低;应用HRT>4年,相关风险可能增加。应用HRT应至少于每年进行1次个体化评估后,决定是否继续或长期应用;有绝经症状的可采用短疗程,对
骨质疏松问题需要长疗程,应根据评估情况决定疗程的长短。
I.出现绝经相关症状并存在其他疾病时,在排除禁忌证后,可于控制并发疾病的同时应用HRT。
J.应用HRT时,应对妇女进行个体化的风险/受益评估,并告知在应用过程中应进行年度监控。
K.性激素补充疗法需要遵循
循证医学的方法,不断完善、修订应用方案。
②适应证:
A.绝经相关症状。
B.泌尿生殖道萎缩的问题。
③开始应用时机:在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及出现相关症状后即可应用。
④禁忌证:下列情况时禁用:
A.已知或怀疑妊娠。
E.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F.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⑤慎用情况:伴有下列疾病时慎用:
E.胆囊疾病、
癫痫、偏
头痛、哮喘、高泌乳素血症。
⑥应用流程:
A.应用HRT前评估:评估目的:
a.是否有应用HRT的适应证。
b.是否有应用HRT的禁忌证。
c.是否存在慎用情况。
评估项目:病史;检查:常规
妇科检查,其余检查项目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
乳腺和子宫内膜厚度应为必查项目。
B.权衡利弊:应用HRT的必要性。
a.年龄。
b.卵巢功能衰退情况(绝经过渡期、绝经早期或绝经晚期)。
c.应用HRT前的评估结果。
结果判断:无适应证或存在禁忌证时,不应用HRT;有适应证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在排除禁忌证后,可于控制其他疾病的同时,应用HRT;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时,建议应用HRT;症状的发生可能与绝经有关,也可能与绝经无关,难以即刻辨明,并且无禁忌证时,可行短期试验性应用。患者
知情同意。
C.个体化用药方案:考虑因素:
a.是否有子宫。
b.年龄。
c.卵巢功能衰退情况(绝经过渡期、绝经早期或绝经晚期)。
d.风险因素。根据每个妇女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序贯方案中,孕激素应用时间达到10v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