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早期手术效果较好,即使发生转移,切除大的功能性原发性
肿瘤也能减轻和消除症状。
切除范围:空回肠类癌作包括病变小肠、区域
淋巴结和病变肠段系膜的根治性切除术。十二指肠球部类癌直径<1cm者,可作病变肠段局部切除,胃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横部<1 cm者,可作病变肠段局部切除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较大的恶性类癌或降部类癌应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此手术死亡率高,应掌握指征。如有肝转移灶,病变较局限者,作肝叶切除或
转移瘤切除。切除肝内大的孤立转移灶后,症状可明显缓解,尿中5-HIAA明显下降,且可生存多年。不能切除者可作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肝外转移灶也应争取切除,但彻底切除常不易做到,如系膜
淋巴结和肝内转移灶不能完全切除,也应尽可能多地切除转移癌组织,即使切线经过癌组织也无妨。因此种姑息性切除常可使症状明显减轻。
2.
化学治疗 类癌对化学药物一般不敏感。
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
阿霉素)、
链佐星(链脲霉素)联合应用,可望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持久。有报道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
化疗空肠类癌术后复发病灶,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待定。
3.针对类癌综合征的治疗
(1)原则:尽可能切除胃肠病灶。目的在于减少5-HT、激肽释放酶的生成或对抗其作用。很多药物可增加肠色素颗粒膜通透性或改变膜泵作用,使5-HT释放增加,如
吗啡、
氟烷、
右旋糖酐、多
黏菌素等,应忌用或少用。
(2)常用药物:
①5-HT合成抑制剂:对氯苯
丙氨酸可抑制
色氨酸羟化酶,从而减少5-HTP和5-HT生成,有效地缓解恶心、呕吐、
腹泻,减轻面颈潮红发作程度(但不能减少发作次数)。常用3v4g/d,分3v4次给予。其副作用为可致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偶可引起低体温。另外
甲基多巴也能抑制
色氨酸羟化酶,减少5-HT的产生,常用0.5g,4次/d。
②5-HT拮抗剂:
A.甲基麦角酰胺,6v24mg/d,口服。急性发作时可予1v4mg一次静注,或用10v20mg加于100v200ml生理盐水中在1v2h内静脉滴注,能较好地控制
腹泻及支
气管
痉挛等类癌综合征。副作用有低
血压、
晕厥、倦怠和抗药性,长期应用可并发腹膜后、心瓣膜和其他组织纤维化性损害以及水潴留。
B.
赛庚啶,6v30mg/d,口服,疗效与甲基麦角酰胺相似,但控制潮红较后者为优。
C.noznam,可分解5-HT,常用2.5g静脉注射。
(3)激肽释放酶抑制或对抗剂:
①
抑肽酶:常用2.5v12.5万U静脉注射,24h内可达250万U。
②6-
氨基己酸:先以5g静滴,继以1g/h维持。
③iniprol(CY66):可用100万U静脉注入,必要时可加大剂量。
④苯氧苄氨:予10v30mg/d。
(4)其他药物:少数病例,可试用抗
组胺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及
甲基多巴,后者可250v500mg,1次/6v8h,有助于缓解
腹泻;应用
泼尼松(强的松)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症状,用量为10mg,3次/d,但不宜长期应用,效果也并不理想。
(5)近来有人报道应用
生长抑素能有效控制类癌综合征,并可使
肿瘤缩小。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这类
肿瘤对肽胺类激素的合成、分泌、以及加速肽胺类激素的降解,在临床上有明显效果;150v500µg皮下注射,2v3次/d,可使症状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控制。大多数病人尿中5-HT代谢产物减少达到一半。
生长抑素人工合成衍生物SMS201-995,可以降低血中
5-羟色胺水平,缓解症状,改善肝功,是一种好的姑息性治疗药物。
4.
支持疗法 高营养、高热量饮食,蛋白质70g/(kg·d),常规给予维生素。低
血压时应首先予以补充血容量,不用
儿茶酚胺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