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包虫
囊肿病是全身性
寄生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幼虫(棘球蚴)在肺内寄生所致的
囊肿性疾病,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分2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发性包虫
囊肿病;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蚴所致的
泡状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可发生于人体任何脏器和组织中,其引发包虫
囊肿病。
肺包虫囊肿病或肺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在肺部寄生引起的疾病,是牧区很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肺部寄生虫病。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类动物,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其虫卵被人或中间宿主吞食或吸人后,在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六钩蚴脱壳而出,侵入肠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经门脉系统流人肝脏。大多数幼虫寄生在肝内,形成肝包虫囊肿;部分幼虫通过肝脏经下腔静脉进人小循环,在肺部形成肺包虫囊肿;肺包虫囊肿约8O%为周边型,而靠近支气管的中心型较少见。通常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右肺下叶最多见。肺包虫囊肿常是单发,多发囊肿占15%~25%。由于肺组织较松软,血液循环丰富及胸腔负压等因素,因此肺包虫囊肿增长速度较肝、肾等包虫囊肿快 每年平均增大2~6cm。肺包虫囊肿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巨大囊肿机械性压迫肺组织,影响呼吸功能,使周围肺组织萎陷、纤维化。当囊肿直径大于5cm时便可出现支气管受压、移位或管腔狭窄。囊肿巨大可出现肺不张、肺淤血或阻塞性肺炎。肺包虫囊肿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囊肿破裂和继发感染。一般直径超过6cm的囊肿容易发生破裂,破人支气管者约9O%,破人胸腔可形成继发性胸膜包虫囊肿。少数可穿人心包、大血管、椎管或经胸壁破出体外。包虫囊液中含有多种抗原,一旦破裂,囊液漏人胸膜腔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造成休克死亡。因此疑为包虫病时应禁忌行诊断性胸腔穿刺。
棘球蚴病是我国西北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大多数病例是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体侵入人体所致,在肝、肺等脏器中形成囊肿,并造成各种并发症,也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肺棘球蚴病(pulmonary echinocOccuosis)约占棘球蚴病的10%~15%,多为单发性棘球蚴囊肿,右肺比左肺、下叶比上叶多见。